安史之乱唐朝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 为何叛军能够多次取胜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0浏览:46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唐朝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安史之乱是后世人永远讨论不完的一大话题,它的出现在极大的程度之上将可与大汉王朝相媲美的唐王朝给一举摧毁,把那个时代照耀四方的荣耀给抹杀,留下的只剩下残恒断壁。还有那现如今依旧存留的大明宫遗址,这些无一不在寒风中宣告着对这段历史的凄凉与不甘。
1
公元755年,身兼三任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坐拥精锐十五万。更是号称二十万,此等阵势声势浩荡的杀往长安一地,一场影响了唐朝根基的叛乱就此展开。唐朝初期,李世民采取的依旧是府兵制。到了唐高宗,土地兼并化,而府兵制靠此来形成的土地基础被破坏。之后在宰相张说提出的意见之下,开始启用募兵制,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在财政上压力得到一定缓解。而这也是大唐兵力上的一个内重外轻,枝强干弱的一大转变。到了李隆基时期,开始将十镇节度使正式划分,他们掌控了大唐多数兵力,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大大给了大唐盛世时期的稳定和昌盛,随着唐玄宗的年纪渐渐增长,到了他晚年时候节度使不仅仅只掌控着兵权。更是变相插手政权,而军政大权一旦通通掌握在节度使之手,这便对皇权存在极大地威胁。而这一切对那时候骄奢淫逸的唐玄宗而言,仍然不自知。
2
天下十镇节度使共驻军四十九万,当时的大唐王朝总共也就六十万。安禄山就身兼三镇,而他对河东一地掌控的兵力并不大。根据记载,安禄山在起兵初期,派了二十万骑兵到太原将北京副留守劫走。这使得河东大军一片混乱,因此他是无法掌控河东的,仅仅有大同地区的九千余人跟随了安禄山。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除此之外他还联合另外的几大胡族,兵力共计二十万。这就是当时安禄山骑兵造反的一大格局。虽说超过了二十万,但因为要在老巢留守,因此安禄山的骑兵是与历史相吻合的,十五万左右。起兵没多久,安禄山的军队便是一路猛如虎。将东都洛阳攻陷,由于在进军的路途中需要看守重要据点,因此在潼关一地和唐军僵持时叛军这边也仅仅只有五六万。虽然人少,但他们可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
3
那么唐朝呢,余下七镇兵力总共达到了三十万。再加上中央军,也就是说总共有四十万的兵力,因为大唐平息太久,战乱极少。因此我们主要考虑边镇的三十万兵力,其主要分布在大唐不同的军事边镇地区,担当抵御敌人的一大职责。因此是不存在调动全部兵力的,前期的封常清练了六万多的兵力,却被叛军打得屁滚尿流。将洛阳丢失,之后意识到敌我双方的战斗力差距悬殊,因此高仙芝和封常清将陕州放弃退守到潼关。再有之后四方的大军的支援,将近二十万兵力防御,才打成一个相持的局面。而除了潼关之外,河北战场中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军队也是一路绿灯,取得不少胜利。安禄山对此地控制极小,很多地方都落到大唐手中,因此安禄山十分心急。按照此种形势,唐军有极大可能获得胜利。而唐玄宗却令哥舒翰出兵,将潼关一地放弃,最终他在黄河边的一个峡谷被打得大败而归。二十万对阵敌军几万,最后还归降安禄山,至此潼关丢失,长安难保。
4
这是安史之乱获得胜利的一大转折,潼关之战可以说是决定了两方的生死。关键时刻由安禄山取得胜利,至此便夺得一大优势。此时的叛军也发生了内乱,安禄山被杀,随后安庆绪成为首领。可史思明不听令,在785年,唐军七镇节度使二十万大赴前线。安庆绪不敌,向史思明求助,史思明五万对阵唐军。唐军此时可谓是兵强悍将,结果却在邺城大败。可惜了这次时机,叛军再次东山再起,唐朝再次进入被动方。
5
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有很多次机会将其平定,可每次到关键时刻出现问题。无论潼关还是邺城,都是如此,这一切与唐玄宗和唐肃宗都有不可推卸之责。他们太过急于求成,目光短浅,给了叛军多次取胜的机会。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安禄山为何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向长安发动安史之乱?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