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藩镇之祸为什么得不到根治?真相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9浏览:32分类:历史
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何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根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802年,大唐元和十五年。这一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君主离开了人世,这位君主就是唐宪宗李纯。后世人对于唐宪宗的离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其中传播最广的说法,就是唐宪宗命丧于宦官的手中。不论如何,唐宪宗作为中晚唐时期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最终迎来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而历史上唐宪宗李纯的死,似乎也在隐喻着大唐江山的积重难返。
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十五年时间中,对于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陷入了持续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当时以“河朔三镇”为首的地方藩镇势力,始终都同唐庭采取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局面,直到唐宪宗时期才得到改变,以至于,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时期被史料称为“元和中兴”。可是,“元和中兴”最终还是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在唐宪宗死后,局面立马又重回到了失控的局面之中。
唐宪宗李纯的存在,对于中晚唐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说,仅仅是一个缩影而已。在唐王朝败乱景象的背后,实际上是藩镇之祸的反复。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一百四十四年时间里,唐朝始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藩镇祸乱的反反复复。以至于,唐王朝也最终也亡在了地方藩镇的手中。那么,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何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根治?
首先,唐朝藩镇之祸始终无法得到根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在于节度使有多么专横,有多么居心妥测。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节度使的背后始终都有一支强大的力量作为支撑,这支力量就是牙兵。在唐朝乃至五代十国时期,牙兵集团一直都是主导朝代更迭的重要力量。牙兵本来是唐代府兵制瓦解的产物,随着节度使职位的普遍开设,“兵随将走”的情况也就成为了中晚唐历史的一个真实写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唐朝所对抗的并非是节度使,对抗的是整个牙兵集团,唐代节度使可以说是牙兵集团利益的代言人。而一旦节度使不能维系牙兵集团的利益,那么牙兵集团往往会选择重新拥立节度使,来维系既得利益。可见,对于唐朝皇帝来说,要想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不是简单的换个节度使,平定一些叛乱能够解决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彻底解决牙兵的问题。而以中晚唐时期的唐朝国力,应付整个牙兵集团显然有些杯水车薪。
除了牙兵集团外,唐王朝无法根治藩镇问题,还在于唐王朝本身。我们回顾中晚唐时期的历史就能发现,唐朝的国策实际上并非是持续性的。当时的“牛李党争”就对如何应对藩镇势力形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对藩镇进行打压,而另一派则要默认藩镇势力的存在,这样自然就使得藩镇问题愈发恶化了起来。
“牛李党争”只是晚唐时期的一个缩影而已,在如何对待藩镇问题上,唐朝始终都没有一个既定的国策。并且,中晚唐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也十分明显,这就使得唐王朝不停地处在变动之中。举个例子,唐武宗时期的名臣李德裕在对待节度使藩镇问题上,始终都采取打压的姿态。而在宣宗继位之后,李德裕也随之被贬。李德裕的被贬黜,从一定程度上讲,使得唐王朝刚有起色的削藩情况,最终功亏一篑。
历史就是这样,唐王朝的藩镇之祸始终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究其根本原因,无疑就是牙兵与朝臣,当然还有许多原因。因为中晚唐时期的历史,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当我们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连续在一起看的话,便能发现,唐宪宗死后唐王朝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削藩的大好机会。而元和十五年,自此也成为了唐王朝一个始终难以愈合的伤口。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