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诸葛亮是怎么骂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9浏览:33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不少经典片段,“诸葛亮骂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年事已高,与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战诸葛亮,阵前与诸葛亮一番舌战,结果被诸葛亮犀利的言辞驳倒,一气之下从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过这段虽然精彩,但却只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

  诸葛亮VS王朗

  诸葛亮是如何骂死王朗的

  且说得知诸葛亮率军前来之后,王司徒向大将军曹真夸口道,“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不知道王司徒是自信过头,还是真的有些小看了诸葛亮,至少看来王朗是有些自负的。

  王司徒

  两军对阵之时,王朗令士卒上前叫阵“请对阵主将答话。”诸葛亮见对面出来个文官王朗,便猜到是要先礼后兵了,于是同样令士卒传声道,“汉丞相与司徒会话”。诸葛亮这句话高明,以身份压住对方,丞相无疑要比司徒的分量重多了。

  接下来便是舌战了,王朗先道,“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王司徒意思是说,诸葛亮北伐乃是无名之师。诸葛亮答道,“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言辞不可谓不犀利。

  王朗讲事实、摆道理

  王朗也算机灵,准确抓住了诸葛亮言语重点,紧扣“奉诏讨贼”四字展开反驳,“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先是说王朝更替乃是自然之礼,接着又说“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表明汉末以来天下大乱的形势,然后再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表明曹操、曹丕等人功绩,然后再以势压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王朗这一大段说辞不可谓不经典,先是摆事实,说明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的形势,再紧扣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一点,说明曹操尊天子扫除天下逆贼乃是正理,更是暗中表明王朝兴替乃是天道,大汉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曹魏兴起乃是水到渠成。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奉诏讨贼”自然站不住脚,表明诸葛亮的北伐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乱”。

  诸葛亮的反驳更为犀利

  接下来便是诸葛亮的反驳,他先是以“吾以为汉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对王朗的大段说辞盖棺定论,说明王朗以上全是胡言乱语,接着进行反驳,“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诸葛亮这段同样极为精彩,不与王朗讨论王朝兴替的问题,甚至避过不谈曹魏掌权以来的功绩,直接就将曹操划到了董卓、李榷、郭汜等一个行列,接下来直接就开始了人身攻击,意思是天下大乱、王朝危机之际你王司徒在做什么?你身为汉臣,位居司徒高位,本应该匡扶社稷,却反而去相助和董卓、李榷、郭汜一样的曹操,你这就是“不忠”,直接大帽子扣上。

  人身攻击、致命暴击

  接下来,诸葛亮又说“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这段简直就是要命,先给王朗扣上了“不忠”的大帽子,然后再说你本就是个小人,凭什么在两军阵前大放厥词?小人说的话再有道理,那也成了没道理。最后一句直接说,你就算死了,有什么颜面再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气急攻心,落马而死

  王朗毕竟是士人出身,通过举孝廉入仕,最重的便是名节,如今在诸葛亮的一番言辞之下,王朗简直就成了“卑躬屈膝、助纣为虐”的代名词,怎能不让王朗气的吐血。诸葛亮一段话下来,直击对方软肋,言辞极为犀利,王朗在这种攻击之下早就乱了方寸,根本无力反驳,气急攻心之下落马而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上并无这一片段

  这段舌战虽然精彩,但毕竟是虚构的,历史上王司徒并未参加这一战,自然也就无法与诸葛亮舌战了,而且王朗去世虽然与诸葛亮北伐发生在同一年,但距离此战结束事实上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显然不是被骂死的。

  王朗并非被诸葛亮骂死

  对于诸葛亮此次北伐,《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有载,“(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也就是说,诸葛亮此次北伐发生在228年春天,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便退走了,且曹魏方面并没有关于以王朗为军师,随军出征之事。

  关于王朗的去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同样有记载,“十一月,司徒王朗薨”。由此可见,王朗去世之时,诸葛亮的北伐已经结束大半年时间了,显然不可能是被诸葛亮临阵骂死的。

  王朗事实上是个典型士子学者

  事实上,王朗在三国时期是个典型的名士学者,《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记载其有“《易》《春秋》《孝经》《周官》传,以及奏议论记”等著作,并称其“咸传于世”,后世更是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

  裴松之《三国志注》还引《魏略》所载,对其大为称赞,“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

  由此可见,王朗乃是一个以德立世、才器兼备,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世人对其评价极高,显然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副形象。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