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孟子和司马迁为什么要“说谎”?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8浏览:3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当下的80后,90后,00后都会深深地记得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出自《孟子》。从古至今,这篇文章不知激发了多少人,身处逆境却坚韧不拔地抗争的热血与豪情。尤其是这篇文章开篇就这样写道: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是孟子在引出自己论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等“的一个铺垫和论据。然而,当我们深入这些历史之后,发现其实根本不想孟夫子说得那么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管夷吾举于士,翻译过来就是管仲在牢狱中被齐桓公启用。似乎管仲在被齐桓公重用前,做了多少年牢,受了多少年苦一样。其实是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齐桓公姜小白同志当年与哥哥姜纠争夺齐国国君之位,当时齐国的国君,也就是姜小白和姜纠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后来被手下大臣公孙无知杀害,齐国内乱。姜小白在师父鲍叔牙的陪同下跑到莒国,而姜纠在师父管仲陪同下跑到鲁国。
注意,管仲辅佐的是姜纠!后来公孙无知又被雍凛杀害,姜小白和姜纠此时见有机会回国继承哥哥国君之位,鲍叔牙保护着姜小白,管仲保护着姜纠就开始回国。为了保证姜纠先到齐国继承王位,管仲当年带人半路截杀姜小白,还射了姜小白一箭,这就是历史上的一箭之仇。
后来姜小白继承了齐国国君之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此时,管仲又逃回了鲁国,鲁庄公和齐桓公都知道管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辅佐谁谁就能称霸诸侯。鲍叔牙举荐管仲为相,齐桓公假借报”一箭之仇“的名义向鲁国索要管仲,说是要杀管仲报仇。
鲁庄公也不傻,想留管仲为己所用。为了争夺管仲,齐军还大兵压境鲁国,鲁国不得已放回了管仲。管仲回到齐国之后,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特地选择吉利的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还亲自斋戒三日,拜管仲为相,称管仲为“仲父”。从此,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所以,管仲的被启用于他曾经有没有做过牢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管仲不回齐国,在鲁国也照样会被启用!所以,孟子的“管夷吾举于士”就是孟子老人家为了自己的理论在断章取义罢了。正如我们写作文想引用一段典故的一个侧面来强加说明自己的论点是一个道理的!
孟子
我们再说太史公司马迁,当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后来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写完史记,自己度过了一生中最不被人理解,最痛苦的时光,他曾在“报任安书”这样写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我们说左丘明作《国语》与失明有直接关系吗?人家写完《左传》后累的眼睛出了问题,后来失明了,但坚持不懈继续完成了历史著作《国语》,这跟失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吧?难不成,他不失明就不会写《国语》了吗?
还有句中的“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句话说得更是让人糊涂,据司马迁自己的写的《史记》仲记载:秦庄襄王元年,拜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后来秦王嬴政继位,称吕不韦为“仲父”,可以说当时吕不韦早已是权倾天下。
后来吕不韦自己门下养了三千多人,让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见闻写下来,综合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多万字,认为可以总揽天地万物古今的事情,便称作《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书成之后,吕不韦为自己主持完成的《吕氏春秋》很得意,曾便刊布在咸阳城门上,请各诸侯国的宾客,辩士观看,写明谁能增减一个字的赏他千金。 秦王十年十月,吕不韦被免去丞相职务,流放到蜀地。吕不韦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便服毒自尽了。所以,从历史顺序看,吕览完成后,吕不韦才被秦王流放蜀地的。这两者没什么关系啊!
那么,看了以上的内容,我们不禁要问:孟子和司马迁比我们更熟知当时的历史,他们在自己的文中为什么又要这样引用呢?
在此,我们再引用一则心理测试:我记得美国有过这样一次特别的心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一个心理学家来到一个班级,在不知道这个班级任何一个人学生真实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开始问卷测试,测试后,心理学家也并没有评判试卷,而是随机抽出几份试卷,记住了这几个学生名字,然后就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将来一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老师记住了心理学家的话,以后有意无意地总会特殊提点这几个学生,后来,这几个学生果然都成为行业精英。
人无论活着还是奋斗,其实都要找到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的定位。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可以说整个人身心遭遇了巨大的痛苦,自己曾回忆说:“肠一日而九回,汉亦发背粘衣”。
在遭遇身体和精神尊严多重打击后,司马迁为了完成祖上几代人的愿望,还要继续写《史记》,但他对未来也是迷茫的,他需要找到自己奋斗的价值和存在的依据。所以,在《报任安书》仲强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实际就是在强烈鼓励自己完成任务,并暗示自己一定能成功!
孟子亦是如此,尽管孟子被称为儒家亚圣,与孔子并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可是当时在战国他也不得烟抽啊,没有一个国家拜他为相,没有国家愿意采用他的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他也是在强烈暗示自己,鼓励自己啊。
其实,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对于一个人意义是很大的,在我国历史上,多少人的成功得益于这种心理暗示。老子的母亲怀老子几十年而得老子,某某出生时,天降祥瑞,要么彩虹横空,要么佛光普照,要么星辰降落等等。
多少孩子在小的时候,只因为父母编造的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或者认为奇怪的偶然现象与孩子出生联系起来,从小告诉孩子与众不同,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
所以,从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还有这次特别的心理测试来看,人生要想成功,首先是要自己相信自己,首先就要看得起自己,首先就要自命不凡,首先就要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自己强烈地暗示自己。这也许就是成功者的秘诀吧!
猜你还喜欢
- 11-30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 11-2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公子为质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 11-29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 11-29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竞争,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多少种?
- 11-29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宰相一职,它与丞相究竟有何区别?
- 11-29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 11-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 11-29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11-29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 11-29 周天子没有存在感后,春秋五位霸主的结局有何各不相同?
- 11-29 芮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为何却是被晋国占领了?
- 11-29 “投壶”这个游戏是怎么来的?和酒文化有哪些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