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考试就有录取通知书 那么古代科举也有通知书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7浏览:50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往今来,科考都是重中之重的人生大事。十年寒窗苦,只盼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录取通知书也随之成为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东西。虽然「录取通知书」这个词汇听起来颇为现代,但它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呢?
我国的科举制是从隋炀帝时期创设进士科开始的。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真正成型是则是在唐朝。而古代第一份「正经」的录取通知书,也是那时发展出来的。唐朝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朝廷对这些精心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视,连录取通知书用的都是「泥金帖子」,「泥金」就是指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
后来泥金帖子制式配上了专用的纸张,录取通知书就有了正式的名字——金花帖子。宋朝赵彦卫的《云麓漫钞》有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录取通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明朝开始,录取通知书开始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为「喜报」,上书考官姓名、考生姓名,中的哪一科,第几名。到了清朝,出现了刻板印制的录取通知书,就远不如金花帖子那般精致了。
明清的录取通知书发放,重点并不在于书文本身,而在于「通知」。被录取的进士张榜后,朝廷会立即派人骑快马向各行省飞报,当地官府接报后即派人向中进士的府第报喜。报喜人在远处就高喊「报喜报喜」,此户家人则齐聚门前迎接。报喜的走进府邸用棍棒打破几样物件「除旧布新」,府上送予银两酬谢,同时鞭炮齐鸣,高挂报帖。
《儒林外史》中曾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