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四代帝王为什么不惜亡国也要攻打高句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6浏览:34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隋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或战或和,全都取决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很少出现不惜以自己亡国为代价灭掉他国的情况,隋唐四位帝王争先恐后攻打高句丽是很特殊的存在。高句丽诞生于公元前37年,此时的中原为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开国君主高朱蒙是扶余人。高句丽建国后,中原长期处于混战状态,他们正是趁此机会崛起。对于版图扩张,高句丽非常的执着。
“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了原本属于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时,高句丽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占领了属中原的玄菟、乐浪两郡,将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全部纳入了自己的版图。面对高句丽的扩张,中原王朝并非看不见,只是无暇顾及而已。
隋文帝统一后,于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发兵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但是陆路隋军遇上大雨和瘟疫、水路隋军在海上遇到大风,死伤十之八九,不得不放弃进军。高句丽婴阳王高元见势,立马给了隋文帝一个台阶,他上表时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也就坡下驴,“待之如初”。因为这次攻打高句丽并未取得进展,所以我们详细讲一下,隋文帝之后的三位帝王征高句丽的过程。
一、隋炀帝征高句丽
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攻打高句丽,分别是在大业八年(612年)、大业九年(613年)和大业十年(614年)。因为年少就领大军征战,所以隋炀帝自视甚高,执意御驾亲征。第一次出征,隋炀帝举全国之力,征调作战部队1133800人,用作后勤补给运输的民夫则是其2倍!但由于隋炀帝的指挥失误,这次出征,以隋朝的惨败告终。第二次出征时,被杨广逼死的杨素之子杨玄感造反,征高句丽也无功而返。
第三次出征时,隋朝国内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农民起义。鉴于前两次出征的惨败和无功而返,这次还未出征,隋军士卒就大量出现了逃亡。到了出征的日子,调集的部队也没有到位。得知高句丽的日子也不好过,来护儿请求趁机向平壤进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隋军的兵力,高句丽王高元遣使请降。当然,这不过是他惯用的缓兵之计。当年第一次开战时,高句丽多次利用诈降赢得时间准备防御工事。
深知高句丽意图的来护儿虽然看透了,但是杨广却执迷不悟,下令班师回国。这第三次出征,终于以隋炀帝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当然,隋军和高句丽心里都清楚,赢的只是杨广一人。高元“臣服”后,并未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俘虏的大批隋朝百姓也不放还。后来有中原人到高句丽时,见“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因为隋炀帝的大规模用兵,且无功而返,隋朝内部的各路起义,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余地了。大业十四年(618年),隋亡。
二、唐太宗征高句丽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属国新罗遣使入朝,指控高句丽欲断绝其入唐朝贡的通道。李世民闻讯遣使令高句丽停战,被拒后下令发兵高句丽。次年,李世民派张亮率兵四万,李勣率兵六万,向辽东进军。因为出征规模小,所以对百姓的负担也远小于隋炀帝时期。李世民调兵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让百姓自愿报名。李世民说:“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贞观十九年(645),李勣军抵幽州。李世民前去慰问,却发现了有许多百姓不登记就私自随军参战的。他们“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李世民很高兴,但没有允许他们这样做。早在逐鹿中原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就是一位杰出的统帅。此次出征高句丽,李世民不仅御驾亲征,而且还调集了大唐的众多名将,此战也是薛仁贵的成名之战。战争的的结果毫无疑问:唐军大获全胜!
唐军缴获的战马、牛等不计其数,还将一部分高句丽人迁到了唐朝境内居住。直到深秋时节,因为气候变冷使得人马难以久留,再加上粮草所剩无几,才班师还朝。虽然大获全胜,但李世民认为:他没能灭了高句丽,所以算不上胜利。事实上唐军的战果远大于战损,不管怎么算都是唐军获胜。此后唐军采取偏师骚扰的策略,让高句丽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大大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为后来唐高宗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三、唐高宗灭高句丽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大唐属国新罗,新罗王遣使向唐求援。但在此后的五年内,唐军只是小规模的出击。直到显庆五年(660年),百济仗着有高句丽撑腰,大举入侵新罗。新罗王的求援请求传到唐廷后,唐朝派出苏定方和刘伯英等,率水陆大军十万之众出征百济。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百济举全国之兵抵抗,却无济于事。同年,百济亡。
唐灭百济只是杀鸡儆猴,高句丽才是真正的目标。显庆五年(660年),唐朝派契苾何力、苏定方等大将分兵进攻高句丽。次年,唐军44000余众并回纥诸部藩兵剑指平壤。七月,苏定方大破高句丽军,兵围平壤城。九月,契苾何力率领另一支唐军渡过鸭绿江,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高句丽没了新罗,在海外还有另一个盟友——倭国。唐将刘仁轨所部在白江口4次大破倭军,“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没有了盟友的高句丽再也没有实力抵抗唐军,平壤城被围困一个多月后,高句丽王高藏投降,高句丽亡。唐灭高句丽后,分其境为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以薛仁贵领兵两万镇守。高藏被俘后,连同贵族富户一同被迁到了中原各地。其余臣民有的入了渤海国,有的入了突厥和新罗。立国705年的高句丽,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四、总结分析
为什么隋唐4位皇帝,特别是隋炀帝,不惜以赌上国运也要攻打高句丽呢?甚至被后世誉为千古明君的唐太宗,也是等国力恢复以后,立马发兵高句丽。高句丽做错了什么?这么惹中原王朝嫌?其实在了解高句丽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会发现:中原王朝和高句丽之间,只能活一个。自公元前37年建国,到公元668年亡国,高句丽这一政权的寿命达到了705年!这是隋唐两代国祚加起来的两倍还要多。
当然,隋唐不需要理由就攻打高句丽,并非是因为它存在得太久了,而且其对中原王朝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高句丽的农业、渔猎经济并重,手工业发达,是具有极大竞争力的区域大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高句丽控制着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中北部。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众多。向西越过了大兴安岭就是蒙古草原,那里的游牧民族拥有着众多的马匹。
通过农耕和渔猎,高句丽能够实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开采铜铁等矿产,可以打造大量的武器和盔甲等众多战争装备。如果再获得马匹,一直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就能够建立起来。以上众多条件,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高句丽拥有实现兵强马壮的条件。虽然在面对中原王朝的多次进攻中,高句丽也并非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硬碰硬取胜。根据学者推测,在唐朝时,高句丽的常备军数量已经达到了60万之多!
自西汉时期建国之后,一直到东汉,高句丽的影响力也都不算太大。东汉朝廷还没意识到高句丽的危险性,自己就先乱了。从汉末,历经三国两晋、再到南北朝,中原一直处于混乱。西晋短暂的统一,也并没有来得及处理高句丽。直到隋文帝再次统一天下,为隋炀帝积攒下足够的家当后,隋朝终于对高句丽下手了。由于隋炀帝的一些失误,他没能成功灭亡高句丽,反而加速了自己的亡国。
隋末农民起义后,中原再次陷入动乱,直到唐高祖李渊再次统一。由于长期的大规模混战,中原的人口锐减,国力也急剧下降。直到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后,迅速恢复了国力,再次展开了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最终,唐高宗完成了父亲和诸位长辈的夙愿。对中原王朝来说,高句丽就是身边的一头老虎。自己强大时,它会乖乖的。可一旦自己病入膏肓,难免它不会咬你一口。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7世纪中叶的明朝,没能成功解决掉后金。最终后金这只老虎,趁明朝病入膏肓时,把它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很明显,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以及唐高宗,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不惜代价、一代接一代也要灭了高句丽。的确,高句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选错了建国的位置。正因如此,中原王朝和高句丽之间,只能活一个!
猜你还喜欢
- 11-28 到了隋唐时期之后,贵族阶层为何在历史中逐渐消失?
- 11-28 根雕艺术可谓是源远流长,到了隋唐时期有着什么发展?
- 11-27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为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哪些基础?
- 11-27 光禄寺起源于秦代,而隋唐时期的光禄寺又是怎样的?
- 11-27 都说乱世出英雄,那么隋唐十八豪杰的战力是怎么排行的?
- 11-27 北齐律简介 北齐律的内容对后来的隋唐法制有什么影响?
- 11-26 隋唐女侠红拂女有什么传说故事?后世又是如何纪念红拂女?
- 11-26 隋唐时期之后,为何贵族阶层会突然转弱甚至逐渐消失?
- 11-26 这位隋唐时期的猛将是谁?竟让千古一帝的李世民都招降不了
- 11-25 隋唐时期承天门有什么作用?有限的文字如何记载承天门?
- 11-25 隋唐时期太极宫的作用有哪些?太极宫原来的名称是什么?
- 11-24 隋唐道路制简介 道路制的作用是什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