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百姓击鼓是为了鸣冤 除了鸣冤外击鼓还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5浏览:30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要击鼓鸣冤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时候的衙门前一般都立着一面鼓,而有人有冤屈需要到衙门状诉的时候,往往都是先击鼓,衙门中的衙役和官员在听到击鼓声之后,进行堂审。这是我们在一系列影视剧中可以看到的场景,于是很多人形成的认识是,击鼓声响起,堂上响起衙役们“威武”的呼声。

  当然击鼓是有作用,仿佛是敲衙门的门铃,但击鼓的作用往往不止如此。

  其实最开始,所有的朝堂都是庄重、严肃的,一般是禁止喧哗的,更别说敲锣打鼓的人,这种一般都会先被杖责。直到,汉高祖刘邦继位之后,其侄子仗势欺人、为非作歹,既然当街调戏长得美貌的女子。幸好有壮汉路过的时候救了女子,但刘邦的侄子不但没有收敛,更是将大打出手,却不幸在打斗中,刘邦的侄子被自己的人误伤致死。其随从将尸体抬回家中之后,诬陷是壮汉残杀侄子的。女子便同其妹妹手持小鼓,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高喊冤枉。最终鼓声引起的刘邦的注意。勃然大怒,斥责其敲打锣鼓扰乱朝堂,但是在听其来意和了解事情缘由之后,不但没有因敲打锣鼓惩罚女子,同时放了壮汉,并传令各个衙门门口左右各摆放一大鼓和一大钟,上堂必定敲鼓,以此流传下来。

  随着后世的发展,一般的衙门都设置在闹市区,此时的击鼓有了新的作用,古代没有现在的媒体网络这么先进,为了避免官员勾结,很多时候在上堂的时候,需要老百姓的声音。就像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看到千万人评判一件事情的言论,一定程度的给政府和事件相关人员施加压力。古代的击鼓也是便有这个作用,在闹市中击鼓喊冤,必定引来大量人的围观,这些围观者也必定给衙门的官员制造了舆论压力,避免在审判过程中徇私枉法。

  这就是所谓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击鼓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群众的眼睛。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