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满汉大臣都喜欢自轻自贱?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5浏览:3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清宫剧中,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侍卫太监都是一口一个“奴才”的叫着,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清朝的“奴才”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奴才”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之中,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少数民族中的常用词汇,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奴才在清朝盛行与满族早期社会实行的“领主制”有很大关系。统治者们都是“主子”,满族百姓都是“奴才”。这种奴隶社会的遗风一直保留到清军入关后。
后金时期,满族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大臣多为武将,公文中大量使用“我”、“我等”字眼,仅汉人文官依照明朝旧例称“臣”。皇太极登基称帝后,满族的皇权意识开始觉醒,曾经与皇太极称兄道弟的贝勒爷们都开始以“臣”自称。
清朝定鼎中原后,国家体制、官僚机构等大部分沿袭明朝旧制,称谓上并没有特殊要求,满汉官员一律称臣。清朝公文第一次出现“奴才”发生在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巡抚佛伦的奏折中:
“巡抚臣佛伦谨奏:圣主降旨:朕体安。钦此。奴才不胜欣忭……臣自幼荷蒙圣主养育之重恩,何敢少怀私念,而诓皇父。”
此后奴才又陆续出现在两江总督傅拉塔、阿山,陕甘总督华显,陕西巡抚鄂海等人的奏折中。总结起来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都出身“上三旗”,虽然贵为封疆大吏,但私下都是皇帝的家奴。
第二从小在宫中被抚养长大,均称康熙为“皇父”,如佛伦在奏折中说的“奴才何人斯,万岁主养育奴才”;傅拉塔曾写到“幼年叠蒙圣主无垠奇恩”;阿山也曾谓“奴才一身,皆系皇上养育成人,实非他人可比”。
由此可见,大臣自称“奴才”最初仅是养父与养子之间的感激之语,但却因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在康熙五十年之后,除皇亲国戚外,出身下五旗的满族大臣也都自称“奴才”,以表忠心。
雍正继位后,他认为满语中的“奴才”是极为卑贱的词汇,所以在雍正元年颁布禁令:“上以奴才既称奴才,而大臣亦称奴才,甚不合体,禁止之”。不过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雍正努力了几次后不见效果也就默许了“奴才”的存在。
清朝在乾隆时期,皇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乾隆皇帝开始使用称谓来控制群臣,他多次下旨强调“臣”与“奴才”的区别:
“谕军机大臣等。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由于“奴才”代表着与皇家非一般的关系,很多汉族大臣也渴望成为奴才。为此乾隆还花了很大力气纠正汉臣自称“奴才”的情况。到了嘉庆和道光时期,用错“奴才”很有可能受到皇帝的严厉斥责,甚至是处罚。
不过太平天国之乱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为首的一批汉臣崛起,汉人大臣竞相争做“奴才”的现象发生了扭转。汉臣不再渴望成为“奴才”,满族大臣也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奴才”,如江苏巡抚恩寿、湖广总督端方等“屡次折件,均系称臣,殊属不合。著传旨申饬”。
到了清末,南方革命党为了革命需要,在满人专属名词“奴才”上大做文章。“奴才好,奴才乐,世有强者,我便服。三分刁七分媚”。“惟奴才最无用,惟奴才最无耻,惟奴才不可与义士并列”。
针对革命党的讽刺与批评,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就下令“免去满员称奴才字样,一律称臣”。此后宣统皇帝也多次下旨“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著一体称臣等因钦此”,但效果甚微。“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要靠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皇位继承这个大事上,乾隆为何选择了平平无奇的嘉庆?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但乾隆又是怎么暗示嘉庆放人的?
- 11-30 弘昼得宠后更加娇狂,乾隆为何既不怪罪,也不阻止?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永璂可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为何因母亲被乾隆冷落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