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成吉思汗是怎么将1万人当10万人用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5浏览:41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成吉思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众所周知,当年由蒙古帝国开创者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帝国十分强大。建立起了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公国,南达爪洼中南半岛,在北纬15°~60°,东经15°~13°之间的蒙古帝国。

  征服了面积最大时超过45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而且打了无数次的胜仗,那么,我现在问你,成吉思汗以及子孙完成这么庞大的征服要用多少人?

  一百人军队不到,这就是问题所在,成吉思汗他们为什么能用这么少的军队,征服这么广大的地方。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拥有超强的战术。没错,足智多谋的成吉思汗将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他发明了一种奇异战术。那就是能将1万人当成10万战斗力使用。其实,这个战术,我们并不陌生,就是三十六计里面的无中生有。

  简单来说,无中生有便是虚构一种假象来获得好处,达到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的效果。

  成吉思汗最先将此战术运用在了讨伐乃蛮的实战中。数百年前,他的军队来到乃蛮城下。

  当时,乃蛮部的军队比成吉思汗的多而且可能战斗力还要强,所以形势对大汗很不利。于是命令手下士兵一人堆五个灶台,制造了兵力繁多的假象。后来,乃蛮的领袖太阳汗发现蒙古人的灶火实在太多,瞬间崩溃。

  所以,太阳汗开始撤退。在退兵过程中,乃蛮部的阵型发生了松动,成吉思汗立即派哲别、者勒蔑等人率兵疾冲,很快便歼灭了敌人。

  其实,这种方法当年孙膑在对付庞涓也用过。不过使用的方法有所不用,孙膑用“减灶诱敌”是越来越少,先修筑烧火做饭的锅灶十万个,次日减至五万,第三天减至二万个。

  而庞涓率军追逐三日,发现齐军这个减灶情形后,喜出望外,认为齐军胆怯魏军,不愿与魏军交战,且战斗力很弱,进入魏国后才三日,士兵就逃散一半了。

  没想到,庞涓中计了。轻易跟着孙膑,最后被杀。成吉思汗只是反着来的,制造出一种很多的样子。

  反正都是一种战术的灵活运用罢了。

  后来成吉思汗在对阵花剌子模摩诃末的战争中,上演了一场更厉害的战术。为了迷惑占据人数优势的敌军,成吉思汗命令手下工匠编制数万个稻草人,并将之放在备用马匹上。又让这些假人混杂在真的士兵中间,结果制造出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假象。

  花剌子模的摩诃末一看蒙古大军这么多,于是不战自溃。

  成吉思汗的诡计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敌人,弥补了自己的人数劣势,让敌人完全摸不清蒙古到底有多少人。

  后来蒙古大军在横扫欧洲大陆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战术。当时匈牙利、波兰学者也宣称,蒙古大军的数量至少在五十万以上。实际上就20万人。他们不知道这是成吉思汗利用一系列诡计,大大夸张了自己的人数,将一万人当成十万人用。

  如果这种无中生有的战术在配合蒙古铁骑的“闪电战”战术,更是厉害。比如刚才说的在攻打花剌子模的战斗中。其实,当年灭花剌子模的时候,成吉思汗并没有带多少人,因为他把大部队留在了东部战场,对战金国和大宋。

  所以,他一方面运用无中生有的战术,一方面配合闪电战。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的时候,距离敌人城池500里的地方休息。花剌子模一看,还有500里,成吉思汗肯定没那么快过来。于是放松了警惕,城内毫无准备,谁知蒙古大军如同天降一般杀了过来。

  这个闪击让花剌子模猝不及防,最后大败。后来二战中,德国学会了成吉思汗的这种战术,开始灵活运用。而这个计策,将“不善计谋”的欧洲人骗得半死。

  德军的闪电战,正是源于成吉思汗的快速进攻战术。同样的,德国人也学会了成吉思汗的无中生有的战术。

  从军队、武器装备的数量上来说,德国与英国、法国、苏联、美国相比,并不占优势。然而德军却能用各种手段,夸大自己的兵力,造成敌军的恐慌,征服了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将闪电战和无中生有战术玩的是淋漓尽致。当时,盟军只有抱头鼠窜份。

  首先,他在进攻正面放了几百辆木头的假坦克,这些假坦克是装在大众汽车底盘上的,并让几辆带着拖拽的汽车在沙漠上掀起滚滚烟尘,造成装甲部队众多的假象;然后隆美尔灵活使用分割包围这一战术手段,不断的做出要进行战役迂回的样子,一副实施包抄的架势。

  这两个一定和结合使用,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经常使用此战术,结果节节胜利。

  当然,这种战术并不是百战百胜,如果遇到钢铁洪流,不一定能战胜,所以,最后德国还是失败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