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岳飞为什么会选择撤军呢 仅仅是因为十二道金牌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4浏览:42分类:历史

  十二道金牌,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屋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小说中,岳家军郾城大败金兀术后,驻扎在金牛岭下,犒劳兵将,一面写本进朝报捷;一面催赶粮草,收拾衣甲 ,准备 直捣 黄龙府,迎还二圣(即徽宗与钦宗)。谁知高宗竟下诏令岳飞班师,暂回朱仙镇歇息养马,待秋收粮足,再议发兵。这明显是朝中投降派的阴谋,连帐下诸元帅都看到了这一点,建议不可轻自回兵。可是岳飞面对诏书,不但俯首听命,而且大讲什么“自古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不可贪功,逆了旨意!”又说:“我母恐我一时失足,将本帅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所以一生只图尽忠。既是朝廷圣旨,哪管它奸臣弄权!”遂下令拔寨起营,回到朱仙镇。后来高宗又在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速即进京。岳飞也立即遵命而行。

  实际上,岳飞的班师不仅仅是奉诏行事,还有更复杂的原因。郾城大捷后,金军败退开封,一面下令随军老小先渡河北撒,一面重新整顿军队。这显然有两种可能:一是准备撤退,一是进行最后挣扎。因此,为了再再给给金人沉重打击,将其彻底的赶到黄河以北,单靠岳家军孤军作战是不行的,必须有其他各路军队的配合。于是岳飞火速将此情况报告给朝廷,希望高宗命令其他诸路之兵火速并进,齐心协力将金军赶到河北。

  小说中说是高宗不但不发兵配合岳飞收复黄河,反而一日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撤军,是不符合事实的。且不说在后来岳飞平反昭雪后,宋朝退还给岳飞后人的一系列诏书中,根本找不到这连续的十二封班师诏,就是从情理上分析,也是不可能的。所谓金牌,就是金字牌,即在一块红漆的木头牌上写上“御前文字,不得入铺”(铺即驿站)这几个大字,表示所传递的是最紧急的文件,传递人员不得进驿站休息,要保证每日行500里。从京城临安(今杭州)到岳飞驻扎地郾城,大约为2000里,即使全是直路,也得走四五天。试想在第一道诏书发出后,根本还不知岳飞作何反应,怎么可能每隔三五十分钟就发出一道诏书,以至连续发出十二道之多呢?而且,在第二、第三天以至以后的第七、第八天里,肯定还不会得到岳飞的反应,何以在这些天里倒反而又不再发一道诏书呢?

  事实上,岳飞并非是小说中描述的那么愚忠。而是高宗既担心迎回徽宗与钦宗,同时高宗和秦桧同样害怕岳飞拥兵自重,所以在密谋之后, 高宗、秦桧一伙下密旨让驻扎在宿州、亳州和淮水北岸的张俊、王德等人的部队全部搬回淮南。这样就使岳家军突然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使金军可以从正面、侧面合击岳家军。那样一来,宋朝甚至可以调动军队对他大张讨伐,如不奉旨撤回,岳家军将陷于北面金军和南面宋军的夹击之下。岳飞奉命撤回既是衷心的表现,同时也明白如不班师,必将丧师的后果。对此朋友们有何看法,欢迎指教!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关注小编曹丞相谈古论今。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