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嘉庆是怎么变成一个没有威信的皇帝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2浏览:39分类:历史

  古时候的皇帝,从名义上来说,是天下共主,驱策群臣,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在实践当中,一个皇帝的领导力强不强,和他自身的威信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有威信的皇帝,臣下都唯他马首是瞻,皇帝说往东,群臣便不敢往西。而没有威信的皇帝,臣下对他的命令要么阳奉阴违,要么落实不力,这都是让皇帝很头疼的事情。

  皇帝的威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慢慢积累的。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刚上位时,只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许多老臣未必服他,所以乾隆一开始大行仁政,为的是争取臣下的支持。

  而当了几十年年皇帝之后,乾隆威信便积累起来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扎萨克诸王公,皆朕儿孙辈行。”满朝文武,没有一人的资历比乾隆老,所以乾隆晚年时,在朝中的威信是非常高的。

  不过和乾隆恰恰相反,作为乾隆继承人继位的嘉庆皇帝,刚登基时威信不怎么高,后来当了20多年皇帝,资历也不浅了,结果还是没什么威信。

  具体来说,就是嘉庆说的话没什么人听。

  嘉庆本身是很想当一个好皇帝的,而且非常勤政,也非常尊重臣僚。在清人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嘉庆年间,仁宗嘉庆皇帝召见一位叫杨怿曾的官员。当时天气酷热,嘉庆皇帝本身体格比较肥胖,异常怕热,所以在摇扇子挥汗。但召对杨怿曾时,嘉庆为了表示尊重,放下了扇子,到最后嘉庆汗流浃背,始终坚持不用扇。

  但就是这样一位礼贤下士的皇帝,臣下却不怎么买他的账。自乾隆后期,清朝的吏治已经逐渐败坏,尤其是因为和珅秉政多年,已经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官员们视钻营取巧为进身之阶,没人认真做事。

  因为臣下实在太不听话,许多政策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搞得嘉庆异常头痛。为此,嘉庆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责备满朝的大臣: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居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不过嘉庆批评过后,大臣们依然我行我素,终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导致嘉庆晚年时发生“癸酉之变”,以林清为首的天理教徒,竟闯入了守备森严的皇宫,打到了隆宗门外。

  为此,嘉庆又大发脾气,狠狠地训斥了在朝的文武百官,不过效果也几乎没有——臣子们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认错,但第二天之后,一切又恢复常态。

  嘉庆之所以一直没树立起皇帝的威信,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乾隆末年以来,官场不良风气蔓延的缘故。

  其次,嘉庆因为本人的性格问题,驾驭下属太过仁厚,始终没有办法用雷霆手段来压制官员,平时最多就骂两句了事,所以下面的大臣对嘉庆既不知敬,也不知畏。嘉庆固然不愧“仁宗”之庙号,但如果他能如雍正一般雷厉风行,或许能将风气挽回一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嘉庆最初登基之时,其实并未实际掌握权力。乾隆禅让皇位给嘉庆之后,并没有对他放权,仍是自己军政大事一手抓,把嘉庆当成儿皇帝来养,并且一养就养了三年多。

  在嘉庆之前,清朝并未有过皇帝形同傀儡,太上皇把持朝政的先例。所以乾隆的自私行为,导致了嘉庆在新君立威这一点上先天不足。

  后来嘉庆亲政后处理和珅,也因为担心株连过多,对许多与和珅有瓜葛的官员都从轻处理。这导致臣下形成了嘉庆无能的刻板印象,所以嘉庆一直到死,都深陷在令难行禁不止的困境之中。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