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红楼梦中滴翠亭事件,宝钗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滴翠亭事件薛宝钗为什么“嫁祸”林黛玉?让历史屋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这件事大约也是红楼梦里的一个悬案了。有扬林贬钗者,为黛玉鸣不平,说宝钗太有心机。有扬钗贬黛者,为宝钗喊冤枉,说她并非有心甩锅。

  到底哪种观点最可信呢?我们还得再回头看一遍原文。

  滴翠亭事件发生在原文第二十七回,这一天正好是芒种节,也是饯花神之日,众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却不见林黛玉的身影,于是宝钗说要去喊林妹妹。

  当她走到潇湘馆附近时,抬头看到宝玉进去了,早已看出宝黛之情的宝钗,觉得自己再进去不合适了,于是抽身往回走。

  这后面发生的情节,便是红楼梦里最唯美的画面之一,即宝钗扑蝶。我们知道,薛宝钗一向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藏愚守拙,随分从时的,极少表露自己真实的一面。

  但扑蝶一回,让我们看到了宝钗少女天真的一面,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再成熟稳重,也有一不小心暴露真实年龄的时候。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老成持重的宝姐姐,竟也有可爱娇俏的一面?她也会挥舞着扇子追着蝴蝶来扑,这大约也是曹公所说的,她从胎里带出的一股“热毒”吧?与平时有些冷冷的宝钗,判若两人。

  都说非礼勿听,千不该万不该,宝钗追着蝴蝶,一路到了滴翠亭附近,偏偏听到有人在里面叽叽喳喳说话。原文有句话特别值得推敲“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这也是宝钗被不少读者所诟病之处,作为一个出身四大家族的闺阁女子,千金小姐的身份,本不该有这么上不得台面的举动,但曹雪芹却偏偏安排她听墙根儿。

  这显然不是无意听见了便走开,而是明知亭子里有人说话,便停下脚细细地听。曹公为什么这么写?难道是为了揭开宝钗的真实面目?其实我本人并不认同贬钗的说法。

  红楼梦里的确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但并非所有细节都要冠上别有深意的帽子,可能就是为了推动情节,才不得不安排这么一出。

  细看滴翠亭事件,我想,曹公当年在创作这一章节时,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从宝钗去找黛玉,到滴翠亭偷听,到甩锅给黛玉,到黛玉葬花,前后文逻辑和情节一环扣一环,每一个人物都不可或缺。

  至于说宝钗嫁祸黛玉,其实完全不用这么上纲上线,作为闺中女儿,曹公要表现的并不是后宫中的尔虞我诈,而是宝钗作为少女的促狭与心机。

  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她与黛玉关系之亲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现宝钗为人处世的机变。

  小红和坠儿不过都是宝玉房中的小丫环,再刁钻古怪,也还不至于对主子小姐们有什么威胁,宝钗客居贾府的身份,让她时时刻刻都铭记,不让自己陷入贾府是非争斗的漩涡之中。

  因而,她情急之下,先想到的是要金蝉脱壳,把自己偷听的嫌疑摘除干净,她本就是去找黛玉不成回来,危急关头,自然会脱口而出拿黛玉做挡箭牌。

  其实偷听这节,我们反过来想一下,宝钗只能嫁祸黛玉,其他人都不合适。宝玉?他是个男子,对宝钗来说,焉有一个女孩跟男孩追赶玩耍的?迎探惜三春?更不合适,她们都是贾府之人,背后牵扯了太多利益关联,说谁都不好。

  对贾府来说,宝钗是客人,黛玉也是客人,大概也只有黛玉,可以应下这件事。且她又深得贾母宠爱,即便甩了锅给她,谁也不会真正去找她的麻烦。

  甚至我想,这件事,对宝钗来说,在当时那个情急之下,她根本没时间去想这么多,而黛玉是她此刻脑子里第一个闪现出来的人,便顾不得许多,就直接甩锅了。

  当然,说宝钗不道德不厚道,是的确有的。一则不该听墙根儿,无论男女,这都显得有些不道德。二则不该为了把自己撇干净,就拿别人顶缸。说到底,她这件事做得有点不太符合她往日的形象了。

  其实这也正是宝钗为人圆融之处,换成黛玉,若是当时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谈话,要么直接走开假装不知道,要么以一个玩笑化解,一定不会像宝钗这样。

  脂砚斋对这一节的评价是:此节实借红玉反写宝钗也,勿得认错作者章法。前文宝钗扑蝶是写其一派少女天真,乃其热,而紧接着后面的偷听甩锅,则是写其一派成熟圆融,乃其冷。

  热即热情,是宝钗感性的一面。冷即冷静,是宝钗理智的一面。由热到冷,忽热忽冷,冷热交替,这个集冷热于一身的少女,正是宝钗完全不同的两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