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
赵光义继位后进一步壮大了赵匡胤的削藩事业,并且基本解决了为祸二百年的骄兵问题,自此与士大夫共天下,奠定了文官政府体制,流传千年之久。
此外,赵光义御驾亲征,消灭了长期与中原为敌的北汉政权,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也是自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唯一一个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
尽管赵光义的历史功绩不小,但是对于他继位的正统性却是一直为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赵光义继位后,朝中大臣却无一人反对,这个中缘故也能够看出一二来。
兄终弟及,继位是否合法
自古以来,父子相承成为了帝王家的王位更迭的法定继承准则。若是皇帝没有子嗣,又或是皇储才智愚笨,年幼等缘故,才有可能从皇帝的兄弟或子侄辈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以继承大统。否则,便是冠上了谋权篡位。
但在宋初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赵光义的继位却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之一,前后五十多年间涌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国家。政权割据、战争丛生,注定了皇帝体制必然有所不同,兄终弟及这一规制再次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种形势下,一旦统治者死去,人们所考虑的不再是父子相承的法定传统,而是如何能够让政权延续下去。因为,在一段时期,父子相承还出现了很多负面例子,因为继任者无道或是年幼而导致灭国的案例数不胜数。
五代以后,十国更是在兄弟继承这条路上越来越常态。在部分国家,兄弟继承制度甚至成了法定制度。诸如南吴,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代帝王都是兄弟。
可见,在宋初的这段时期,兄长将皇位传位给弟弟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有了历史经验,所以在赵光义登基后,朝野内外并没有很强的反对声音。
陈桥兵变的幕后指挥?
当然,兄弟继承的前提是弟弟的能力出众以及诸子的年幼或是无道。
北宋初立时,并未完成统一,再加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幼(次子赵德昭10岁、幼子赵德芳)。出于防止主少国疑的惨剧,故而赵匡胤听从杜太后的旨意,立下了“金匮之盟”——立下传位赵光义的誓言。
但赵匡胤如此做却仅仅因为孝,他之所以如此做,自然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考量。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深知这个弟弟的心计和手段。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的兵变事件,又被称为黄袍加身。
这场兵变既没有流血宫门,更没有烽烟四起,可谓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对于赵匡胤能够取得改朝换代的成功,很多人以为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但这些绝对性优势,只是保证了兵变的最终成功。能够“兵不血刃”,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就单以赵匡胤能够迅速占领开封来说,这并不是他的作战水平高超,因为占领开封连打仗都没有。
对此,“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经在气所著的重要文献中说过:“市不易肆”,即是士兵入城,秋毫无犯。
而能够“市不易肆”正是赵光义的功劳。当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开始向开封进发,而在进城之前,赵光义拦住了赵匡胤的马头,并叩马而谏:“此次回师开封,若是将士们自恃功高,大肆抢劫,便会引来老百姓的激烈抵触,绝不符合应天顺人的精神!诸军将领最好立下严守军纪的誓言,然后前进。”
按照正史的观点来说,显然正是由于赵光义的进谏,赵匡胤后来才与将士们约法三章,最终确保了大军进城秋毫无犯。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已不难看出赵光义确实很有政治远见,善于谋略。
位高权重,高低立现
再者,宋太祖对于赵光义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在赵匡胤生前,他一直大力培养着赵光义,不仅让赵光义掌握着军权,而且自建隆二年(961年)起,更是让赵光义担任京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开封府尹,一当就是十多年,从未换过人。
从五代开始,存在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凡是担任京城最高行政长官的人,便是未来的太子人选。更甚者,于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还封赵光义为晋王,位于在宰相之上,一人之下。
若是仅仅因为赵光义是宋太祖的皇弟就对此如此重视,他自然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毕竟在帝王之家,亲情能够重于权力并不多见。赵匡胤如此做,不难看出他对于赵光义的期望之高、培养之重。
相反的,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培养儿子,所以才导致了其子始终没有大臣拥立。
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亡,只剩下的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但是在赵匡胤去世之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长到就18岁,年龄已然不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若是他真心想要传位给儿子,已经有不少的时间去对其进行培养。但是他却没有,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
历代以来,一旦皇子到了年龄以后便会被封王。但是在赵匡胤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经到达了年龄,但是却始终没有封王,赵德昭和赵德芳被封王也是发生在赵光义继位之后。
除了没有封王以外,他对两个儿子授予的官位也看不出来丝毫的重视。于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出阁后于同年六月初五授任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则是于开宝九年(976年)出阁后,被加封为检校太保兼贵州防御使。
但是直到赵匡胤去世,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的职位始终都没有变化。这两个职位不过是一个挂名而已,没有实权,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这又何曾是赵匡胤想要传位于儿子的表现呢?显然不是的。故而最终在赵光义继位时,朝臣无人出来拥立其他的皇子。
小结
从赵匡胤与杜太后所立下的“金匮之盟”来看,不难看出赵光义的上位是名正言顺的。只是因为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和赵光义的上位被抹黑太多,因而后世之中怀疑之声络绎不绝。
若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存在传位赵光义的想法,那么赵匡胤为不对两个儿子进行培养,也从未给予其较高的地位呢?正是因为如此,朝臣之中对两个皇子能力并不认可,导致了他们没有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朝臣们深知此情况,无人去拥立两位皇子或是反对赵光义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参考资料:《宋史》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烛影斧声”的传闻究竟存不存在?为何却是赵光义继承了皇位?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与南宋初期相比,为何说北宋初期的禁军更强一些?
- 11-30 北宋生产技术发展以后,各种手工业作坊如何超越前代?
- 11-30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 11-30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到北宋时期增加到了多少个?
- 11-30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 11-30 如果“金匮之盟”是假的,赵匡胤有想过传位给赵光义吗?
- 11-29 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时,为何没有修建长城来防御?
- 11-29 从宋仁宗开始,北宋官员们先后兴起了哪三次兴学运动?
- 11-29 北宋后期真就那么不堪一击吗?它有过怎样辉煌的战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