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

  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积极追求的目标。如果某个皇帝实施德政,那么他在历史上必将留下令名,从而成为历代皇帝学习的榜样。比如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等,就被后世反复提起。

  既然德政很重要,宽厚仁爱很重要,反过来,严刑峻法与德政背道而驰,为何朱元璋还说元朝做得不对呢?

  其二,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但是我们的感觉并非如此。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以后,实际上对中原及南方的老百姓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他们把老百姓分成四等人,对最后一等的南方汉人,让他们完全失去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还有,元朝严格管控武器,很多人家需要共用一把菜刀。

  所有这些,都是元朝管理严格的表现,为什么朱元璋反而认为,元朝的管理很宽松呢?这不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吗?

  那么,是不是朱元璋说错了呢?

  其实,朱元璋说得并没有错。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事实。元朝建国才80多年就灭了,这个时间段,在其它大统一的朝代,比如汉朝、唐朝等等时期,都是国家欣欣向荣的时期。汉朝第80多年,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力向上持续发展,不过还没到最高峰。唐朝第80多年,是武则天时期,也是个往后来的开元盛世挺进的生长时期。哪怕是宋朝,也是宋仁宗时期,一派繁盛的景象。然而元朝这时候却进入崩溃阶段。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元朝统治者根本就没有办法禁止。如果管理不是太宽了,为什么国家会走向分解,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朝廷的军队根本就控制不了局势?元朝要不宽,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那么,本来元朝对国家进行严格管控,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是“宽”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纲常废弃。

  元朝并不是没有规章制度,并不是没有法律条文。这些东西其实非常多,对全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但是,有一样东西缺乏,就使得规章制度的实施大打折扣。缺乏的这个东西,就是社会的纲常伦理。

  从汉朝开始,当国家统治者是汉人的时候,是一直十分重视纲常伦理建设的。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方式,规范社会秩序。这其实也是一种统治,叫做礼教统治。

  但是元朝统治者,由于是从游牧民族走过来的,又在国内实行四等人制度,因此,以前的纲常伦理,在这里就不起作用了。然而,元朝统治者又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纲常能力制度。也就是说,元朝统治者基本上放弃了礼教统治。

  本来需要法治和礼治双管齐下才起作用的,变成只有法治(还是缺乏法理的不健全的法治),国家的治理是不是就显得很松散(或者叫做“宽”)呢?

  二、朝廷吏治腐败。

  元朝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吏治腐败。

  由于蒙古人以及色目人具有很大的特权,因此,他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权力。他们不用十年寒窗,不用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官职,获得权力。而且,整个官场上,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关系盘根错节,因此更加腐败。

  中国古代皇权社会,要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往往需要中央集权。在强大的皇帝以及中央集权的高压下,全国各地的吏治,可以得到极大的整肃。但是,元朝恰恰缺乏这样强有力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忽必烈外,后面的皇帝能力都不足。而且,整个朝廷和皇室一直处在勾心斗角之中。到元朝末年元惠宗在台上的时候,以至于皇后、皇帝、太子、丞相之间还斗成一锅粥。如此一来,地方上就完全缺乏治理,吏治腐败现象就很盛行了。

  三、国家缺乏信任机制。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由于整个朝廷及其官僚体制,和老百姓之间,形成鲜明对立的两个团体,官吏不相信百姓,百姓不相信官吏,官吏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和撕裂。

  如果是官吏和百姓能够互相信任,一般情况下,农民起义就无法壮大。比如宋朝的时候,虽然有非常多的农民起义,但是农民起义从来就没有发展壮大过,很多可能在苗头阶段,就被人告密,或者受到招安,而被朝廷给消解了。

  但是元朝因为缺乏相互信任,以至于农民起义蔓延起来后,一下子就变成了全国性的行动。这也是元朝管理“以宽失天下”的表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