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后来又追赠其为“隐太子”,于是隐太子的称号就这样产生了。熟悉唐朝历史我们知道,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同时也杀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恭射杀。
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正式接掌大唐王朝。那么,作为一代帝王,李世民有没有对李建成的残余势力赶尽杀绝呢,对于隐太子妃,李世民又是如何处置的呢?要想了解这些,我们还得从父子三人起兵反隋开始说起。
一、在李渊起兵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表现不俗,不分伯仲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末群雄割据愈演愈烈,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炀帝所在都城江都(今江苏扬州)已经成为孤岛,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二人为好友)密谋起兵。随后,李世民说服李渊,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
李渊自命为大将军,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为左右都督。带着招募的大约3万多兵马向长安进军。历史曾记载,李世民的表现较老大李建成稍胜一筹,其实不然。在整个举事过程中,李渊嫡长子李建成的军事堪称不俗,太原起兵后的河西之捷,便是其为领导核心所取得的,李世民当时仅仅是副手。接着霍邑之战中,在李建成与谋臣唐俭力排众议,促使李渊继续进军。战斗中,李建成佯攻引出了隋朝守将,并与李渊一道承担了敌方的正面攻击,而李世民率部从后包抄,从而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唐朝建立。当时唐朝的疆域仅为关中和河东一带。由于诸多敌对势力,如屈突通部、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等的存在,李渊急需肃清这些割据势力,以达到统一中原的目的。在立长为储的约定俗成下,李建成顺理成章成了唐朝开国太子,而平定四方的任务,则交给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不负众望,横扫割据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拥有自己军事实力的同时,也积累足够的民望,李世民还开设“开文学馆”,以笼络天下英才。
二、为求自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手刃兄长堪称腹黑
自古以来,兄弟相阋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皇家大院。在权力的争斗和利益的驱使中,往往让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见。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最终也沦陷至权力争斗的漩涡而不能自拔。
对于弟弟李世民的出色表现,李建成心有余悸,生怕太子之位不保。于是他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征与王珪曾建议李建成重操旧业,亲自出征,希望借机提高在军队上的声望及民间的威望;博取后宫的支持,营造出“东宫仁爱”的名声,进而博得朝堂重臣的拥戴。另一方面,李建成借李渊之手,将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一一驱逐,在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未果后,将其调离;此外,李建成还借突厥造反之机,向李渊力荐李元吉担任主帅,率领从李世民阵营中征调的军队前往平叛,企图分化瓦解李世民在军营中的势力。
虽说李建成对李世民的赫赫战功有所嫉妒,但李建成本是仁爱宽厚之人,对于魏徵和三弟李元吉多次提醒除去李世民的建议,都没有采纳,从这一点上说,李建成并非是一个人品差的人,反而是一个礼贤下士之人。可是,李建成采取的这一系列“弹劾”措施,最终还是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矛盾最终激化,玄武门之变一触即发。
三、“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隐太子妃得以善终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李世民除去,李世民如愿以偿黄袍加身,也许在后人看来,权力争夺的背后,都是以不同程度的牺牲换取而来。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世民的“不光彩”在后人看来,是永远抹不掉的“腹黑”,但面对当时的特殊情况,也许李世民只能是身不由己。那么,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他是如何处置隐太子妃的呢?
2013年6月,人们从一块“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的墓碑上,发现了李建成太子妃的有关信息。原来,太子妃名叫郑观音,其父是郑继伯。据《续高僧传·释智越传》所载,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郑观音极有可能为一虔诚的佛教信徒,因此郑氏以观音为名。郑氏家族因支持李唐政权,在大业十年(614年),十六岁的郑观音便嫁给唐国公世子李建成,后来成了太子妃。
郑观音是个幸运的女人,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李元吉相继死去,包括李建成的5个儿子无一幸免,而唯独郑观音得以幸免。然而,面对夫死子亡,郑观音伤心欲绝,但由于已经身怀六甲,她强忍着活了下来。
李建成死后,郑氏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孀居五十年。其墓志铭显示:“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可以看出,郑观音过得是非常简朴且深居浅出的单调生活。最终,郑观音“以上元三年正月卅日寝疾,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从青年丧夫到晚年丧女,郑观音可谓是大起大落,如果说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是撑不过78个春秋的。后来,李治下诏给伯母风光大葬,而下葬时间,则选择了农历的七夕节,下葬地点选在了李建成的隐陵附近,可谓是用心良苦。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