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孙权拿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为何不留着关羽做政治筹码?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于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抓获,随后被处死,《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以关羽的咖位,处死他的决定一定是孙权亲自下达的。

  孙权指使吕蒙、陆逊等趁着关羽在前线跟曹魏大军交锋时,从后方偷袭荆州,本就是背信弃义之举,抓获了关羽后,还毫不犹豫地把他杀掉,将其头颅送给曹操,这简直是把刘备往死里得罪。

  有网友认为,孙权完全可以留着关羽,作为跟刘备集团谈判的筹码,逼迫刘备在法理上承认荆州的归属,让刘备吃个哑巴亏,也不至于有后来的刘备东征了。

  虽然此后的夷陵之战是东吴获胜,可在开战前,孙权是一边向刘备求和,一边向曹魏称臣,一度还是比较狼狈的,战前,东吴也未必有绝对的把握获胜。

  用活着的关羽换荆州和东吴在一定时间内的安全,相当可行,可孙权为何不留下这么好的政治筹码?为何坚决杀掉关羽?

  首先,当然是关羽活着时,把孙权得罪的够呛,主要是表现在两件事上。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典略》中记载:

  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鲗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一为主动要求联姻,二为要求一起攻打曹操。

  虽然孙权未必存着什么好心思,有试探的意味在其中,可关羽在应对的态度上,实在是有些嚣张了。

  随便找个理由拒绝就是,非要当着使者的面,骂得那么难听,孙权好歹是一方大佬,他也是要面子的。

  因此,当关羽穷途末路之时,孙权积存已久的愤怒和报复心理,很容易促使他迅速决定杀掉关羽。

  其次,孙权在荆州成功拿下后,大概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跟刘备集团完全的敌对,对抗到底。

  既然如此,那关羽就不可能交还给刘备,毕竟当时的人基本都认可一个道理:“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带着丢失荆州之耻辱的关羽,要是回到刘备身边,将来面对东吴时的战意和战斗力估计会成倍上涨。

  而彻底失去关羽的蜀汉,实力会削弱一大截,对付起来也容易得多。

  在《蜀记》中,记载有东吴群臣劝说孙权赶紧杀掉关羽的经过:

  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这则记载的真实性有相当争议,但大致也能判断出,活着的关羽一定是“大患”。

  最后,就是要表态给曹操看了,关羽依旧是政治筹码,只不过,是用他的死来作为交好曹魏的政治筹码。

  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得罪了刘备,就一定要跟曹操那边搞好关系,东吴再怎么头铁,也承受不起曹、刘的夹攻。

  杀掉刘备政权的二号人物,就表明了跟刘备的彻底决裂,曹操是一定会高兴的。

  且曹操因关羽的进攻,一度被搞得狼狈无比,还有过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现在关羽被杀,曹魏政权怎么说,也要承孙权的人情。

  曹丕称帝后,孙权还很干脆地向曹魏政权称臣,等到刘备和孙权互相攻伐时,曹魏在名义上,起码要站在孙权一边。

  孙权拿下荆州后,做过一件事,就是把都城迁到了武昌,一点不畏惧把行政、军事中心靠近刘备政权,摆明了不惧跟刘备死磕。

  实际上,孙权没准还想着,趁着刘备政权虚弱,如果有机会的话,能以武昌为前线基地谋夺益州,难保他没有一颗一统南方的雄心。

  如此的话,孙权更不可能留着关羽跟刘备谈判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