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 孙权为何最后传位给十岁的孙亮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孙权一共有七子,孙亮仅位居第七,孙权为何传位才十岁的孙亮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确立皇位继承人,又被称为“定国本”,为了确保统治稳定,一般皇帝很早就确立并培养储君,以防皇帝本人不测之后权力交接平稳。太平时期,皇位或可传承于幼儿,但群狼环伺之际,皇位一般都是传承于有能力的成年人,比如司马氏政变之后,掌权者司马师有一养子司马攸,由于养子年龄较小,无法掌控局面,所以司马师去世之前,将权位交给了弟弟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攸。

  三国晚期,风云激荡,魏国屡屡发动征吴战争,东吴岌岌可危,但这时东吴皇位传承却出现了奇诡一面:孙权一共有七子,孙亮仅位居第七,孙权去世之时孙亮才十岁,根本无法应对险恶局势,为何孙权却传位孙亮?

  孙权一共有七子,即: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其中最大的是孙登,出生于209年,最小的是孙亮,出生于243年,两人年龄相差30多岁。

  孙登是孙权长子,由孙权正室徐夫人养大,这是因为生母地位卑贱,于是连抚养孙登的权力都没有。虽然孙登母亲出身不好,但在孙权心目中,孙登才是东吴真正的继承人。

  221年,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为孙登选择老师,并为孙登培养势力,最典型的是让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张昭之子张休、丞相顾雍之孙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孙登侍讲诗书。其中,孙权认为张昭向白侯子安学习过《左氏春秋》,得到了名师传承,于是想出一个繁琐的办法,让其子张休先听张昭讲授,再回宫转授孙登,如此大费周章,表明了孙登在孙权眼中的地位。

  225年,孙权为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当时,周瑜虽死,但周家是传承百多年的大家族,周瑜又还有余威,孙登联姻周家,非常利于未来掌控东吴,因此孙权为孙登可谓是操碎了心。

  229年,孙权武昌称帝,即立孙登为皇太子。随后,孙权迁都建业(南京),就让孙登留守武昌,并派陆逊镇守武昌,辅佐孙登。之后,孙权一旦出征时,就让孙登镇守后方。

  也就是说,孙权是100%的准备传位于孙登。可惜,241年孙登英年早逝,孙权获悉震惊悲惋,悲痛不已:“国丧明嫡,百姓何福!”

  孙虑是孙权第二子,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被孙权任命为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今江西九江西),是东吴镇守一方的诸侯。但与孙登一样,孙虑也是英年早逝,早在232年就已去世,享年二十岁。

  孙和是孙权第三子,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尊敬老师,深受孙权宠爱。而且,孙和与孙登关系很好,孙登去世之前推荐孙和为太子,即“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

  242年,孙登去世第二年,孙权册立19岁的孙和为太子。孙和没有辜负孙登期望,为人和善,处事公平,严以律己,《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和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如果不出意外,孙和将成为东吴一代明君。

  但孙和成为太子之后,孙权第四子孙霸非常不服,明里暗里纠集一帮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而且,孙和母亲王夫人与孙权长女孙鲁班(嫁给了周瑜之子周循)矛盾尖锐,于是孙鲁班与孙霸结盟共同对付孙和。比如,孙鲁班与孙霸散布谣言,说孙和暗中谋划夺权,对孙权不敬,王夫人在孙权病重时脸上露出笑容等。

  经过数年谗言洗脑,孙权终于相信孙和是小人,于是将孙和软禁,250年降为彰王,被再封南阳王,安置于长沙。孙亮即位之后,孙和坐罪赐死,享年三十岁。

  孙权第四子孙霸,之所以能与孙和分庭抗礼,与孙权宠爱密不可分。

  242年,孙霸受封鲁王,更为重要的是,孙霸很受孙权宠爱,与太子孙和不相上下,于是孙霸萌生夺嫡争储之心,结交大臣和孙鲁班陷害太子,进而造成朝野动乱,史称“南鲁之争”。不过,孙霸尽管成功毁掉了太子,自己却也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是双输,250年孙霸图谋害死孙和一事曝光,被孙权赐死,其党羽全寄等被诛杀。

  孙霸虽说品行有亏,手段不太光明,但见识能力却是一流,所以时人赞之“德行内著,美称外昭”、“天挺懿德,兼资文武”等。

  可以说,孙权前四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都能独当一面,都有一代明君潜质,可惜或英年早逝,或死于内耗。截止孙权去世之前,这四个儿子已经彻底退出皇位传承序列,那么剩下的三人之中,孙权为何传位年龄最小的孙亮?

  孙奋是孙权第五子,妻子是袁术孙女,孙权在世时,史书对孙奋描述不多,主要是孙权去世这一年,封孙奋为齐王、迁居武昌。

  孙休(生于235年)是孙权第六子,孙权去世时17岁,在当时算是已经成年。以孙休年龄推断,孙权去世之时,孙奋应该超过17岁。

  既然如此,为何孙权不选孙奋或孙休,而传位才10岁的孙亮?原因非常简单,孙亮出身不凡,母亲是皇后,是孙权诸子中唯一的一位嫡子。

  243年,孙亮出生,相传母亲潘淑有孕时时出现异像,曾梦见有人将龙头授予她,之后不久就在建业宫内殿生下孙亮。当时,孙权年岁大了,而孙亮年又最幼,因而特别疼爱孙亮,于250年将其立为皇太子,同时立潘淑为皇后。而且,史书记载孙亮非常聪明,《建康实录》记载“年七岁为皇太子,见傅相具师资之礼,大臣重之”。

  与孙亮出身不同,孙奋母亲叫仲姬,从她被称为姬来看,地位应该并不高;孙休母亲是王夫人(孙和母亲也叫王夫人,但不是同一人),孙权的一位妃嫔,地位远不能与皇后潘淑相比。与此同时,孙奋与孙休出生时,都没有异像出现。

  因此,孙权最终传位孙亮,而没有选择孙休、孙奋。

  孙权去世之后,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诸葛恪(诸葛亮侄子)、孙弘、孙峻等辅政。但在第二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手里。三年之后孙峻病死,将执政大权交给了堂弟孙綝,而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挟天子之令清除了不少异己,成为东吴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孙綝夺权这一过程,让东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这是东吴越来越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58年,孙綝废掉孙亮,将其贬为会稽王、候官侯,据说孙亮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估计实际是孙綝将其毒杀。之后,孙綝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因此孙休成为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但并没有改变东吴国力下降的局面。

  孙休这个人真比较仁义,给四个儿子起名用冷僻字起名,原因在于随便哪一个儿子登基,这样的冷僻名字几乎都不用世人避讳。汉宣帝刘洵,原名叫刘病已,称帝之后,民间就要避讳“病”与“已”,于是时人调侃“病都生不起了”,所以才改名刘洵。与之相似的是明朝皇帝名字,之所以奇葩,也与这一原因有关。

  264年,蜀国刚刚灭亡,东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里,形势非常危急,这时孙休去世,内部形势又一次不稳,让东吴雪上加霜。由于孙休儿子年龄都非常幼小,于是博弈之后,权臣决定让孙和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就是东吴的末代皇帝。

  总的来说,东吴之所以没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吴权力交接不平稳,夺嫡之争过于激烈,国内派系林立,互相内斗不已,陆逊等去世就与夺嫡之争息息相关,这些都导致东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否则,以东吴地理位置,庞大的疆域与人口,以及层出不穷的名将,东吴或许能与魏晋长期对峙。

  参考资料:《三国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