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备在选择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你真的了解刘备在辅政大臣选择上,为何要将兵权授予李严吗?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里的皇帝都有托孤大臣,曹叡托孤曹爽和司马懿,最终以失败告终,孙权托孤诸葛恪与孙峻,最后是自相残杀,唯独刘备的托孤是成功的,完美的,虽有波折,但总体来说,堪称三国第一。问题在于,最初,刘备为何家兵权授予李严而不是诸葛亮,以刘备识人的能力和眼光,应该不大会看走眼,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李严,事后证明李严确实辜负了刘备的托孤。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可以说,在托孤的问题上,刘备可以说得煞费苦心,无论从官职,人品,操守还是个人能力,诸葛亮是不二人选,但如果让一个单独辅政,势必让权力过度集中,对于诸葛亮而言,不是权臣也是权臣了,就此诸葛亮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曹操,失去平衡与制约的权力,后果无疑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无论从监督诸葛亮,还是为了诸葛亮身后事都必须有一个监督者,而且此人肯定不能是荆州派,身份,地位都不逊于诸葛亮,还得为各个派系所接受。因此,刘备在综合考量之下。想到了李严。

  蜀汉防卫东南方向的军事重镇为江州,鱼复的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夷陵大战之后,蜀军撤退至鱼复,刘备遂发诏命改鱼复为永安,并建永安宫,率军屯驻于此。并没有返回成都,章武二年李严来到了永安。李严到达永安即被刘备任命为尚书令,在此之前两位尚书令是法正和刘巴。应该说,此时如果黄权尚在,此职断无落到李严头上的道理,章武二年,马超、刘巴、许靖、邓方等人也不幸病逝,李严于此时接任尚书令,也在情理之中。此时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身份坐镇成都,不可轻动。也就是说,如今可以接任尚书令的只有李严而已,刘备选择李严,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鉴于诸葛亮是文臣,第二位辅政大臣必须是武将,这是李严的加分项目,当时手握兵权的武将有赵云,李恢,魏延和吴懿。出于派系考虑,赵云和魏延不在考虑之列,吴懿属于外戚,刘备更不敢用。益州本土派不在考虑之列。在刘备看来,此人必须是武将出身,有资历,有忠心而且压得住诸葛亮,这个人实在是不好选,刘备几经考虑。选择了东州派出身的李严,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最初荆州牧刘表处任秭归县令,曹操取得荆州后,李严投奔西川,刘璋用他为成都县令。公元213,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征伐西川的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刘备位晋汉中王的时候,李严是十一位重臣之一,仅次于法正。

  刘备兵败的时候,当时李严的职务是犍为太守。章武三年元月,刘备临终前,刘备改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诸军事,留镇永安,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政。刘禅登基后,李严封都乡侯,假节,留镇永安。诸葛亮返回成都。可以说,此时的李严就被排除在外,这是刘备的意思还是诸葛亮的选择就不得而知了。

  在有关辅政大臣的论述中,刘备授予李严的军权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的问题,李严作为顾命大臣,其军事指挥权的关键就在于中都护与统内外军事。田余庆先生分析指出,刘备选择李严,首先是当时益州本土士族开始蠢蠢欲动,选李严是因为李严在旧人当中颇有威望,新旧集团都可以接纳,是个两全其美的人选。二月,诸葛亮便匆忙从成都赶往永安,协助刘备处理政务及安排后事。此时李严的尴尬在于,身为托孤重臣,却被“留镇永安”,根本没有去成都的资格,没有进入蜀汉政治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根本就没有给予李严真正的权力,他的实际权力,似乎也只是“留镇永安”而已。

  刘备最后的安排也是为了保证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一个在成都中央,一个在永安边疆,只要诸葛亮不死,李严这辈子都没机会进入核心圈,吴蜀结盟后,李严托孤的实际意义就没有了,这个人到死都是驻守蜀汉边疆的将军,后来被诸葛亮罢官,他也很难挤进蒋琬这代政治核心。蒋琬可不会再启用一个先帝的托孤重臣再跟他争权。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李严觉得自己再无起复机会,于当年抑郁而终。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