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诸葛亮是忠于汉室还是刘备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诸葛亮,他身上的第一个标签就是千古忠臣的楷模,说起忠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起初,刘备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萧何,刘备在前方征战,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刘备夷陵兵败后托孤于诸葛亮,对诸葛亮说出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

  诸葛亮当时的反应是,流着泪说了一句话: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臣希望竭尽全部力量,尽忠于上,一直到去世为止!

  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来源,诸葛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做到了言行一致,刘备让刘禅把诸葛亮当成父亲一样对待,身为皇帝的刘禅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诸葛亮

  刘禅这是把政事完全交给了诸葛亮,但凡皇帝对臣子有防备心理的,都不会这么做,除非皇帝对臣子是绝对信任,可见刘备、刘禅父子对诸葛亮的信任,宁愿把朝政大权交给他处理。

  诸葛亮身为丞相和蜀汉一把手,是绝对的权臣,对内治理蜀汉、处理政务、提拔人才、平定叛乱,对外掌控外交、筹划战略、发动北伐、兴复汉室,他在蜀汉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皇帝刘禅,世人皆知蜀汉有诸葛亮,而不知有刘禅。

  即使诸葛亮有掌控一国政权的权力,但他仍然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尽忠,最终病死在北伐的战场上,与诸葛亮同时代并形成鲜明代表的是司马懿,司马懿只抓住了一次机会,掌控了权力之后,就把权力世袭下去,最终建晋代魏,这是权臣篡位的手段。

  刘备托孤

  诸葛亮有篡位的实力与能力,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在那个战乱频频的年代,诸葛亮依然保持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以一生的时间来尽忠,康熙皇帝曾经评价诸葛亮: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这就是忠臣的楷模,都知道诸葛亮忠心,那么你是否知道,诸葛亮忠心的对象是谁?他是忠于刘备,还是忠于汉室?

  事实上,古人也有这样的疑问:

  《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文豹曰:古今论孔明者,莫不以忠义许之。然余兄文龙,尝考其颠末,以为孔明之才,谓之识时务则可,谓之明大义,则未也。谓之忠于刘备则可,谓忠之于汉室则未也。

  聂文豹认为诸葛亮忠于刘备,而不是忠于汉室,但是诸葛亮本人在《隆中对》及《出师表》中都明确提到了兴复汉室。

  诸葛亮北伐

  《三国志 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楚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恒公成就霸业的名相,乐毅是战国时期率领五国联军差一点灭亡齐国的名将,诸葛亮自比名相、名将,说明他的政治理想是辅佐君王一级的人物成就王霸之业。

  诸葛亮8岁就随叔父诸葛亮玄来到荆州投靠刘表,在诸葛亮17岁那年,诸葛玄去世,在此后的十年中,诸葛亮的生活就是躬耕、读书、云游、规划,隆中对战略规划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设计出来的,在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中,诸葛亮的心中装满了雄心壮志。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苦苦等待的名主才出现了,在荆州十年,诸葛亮没有投靠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刘表,也没有投奔孙权与曹操,而是选择了那个一直失败、颠沛流离、一无所有的刘备,只因为刘备可以让诸葛亮出相入将。

  当刘备以天下局势向诸葛亮询问时,诸葛亮告诉刘备要占据荆州与益州,联合江东的孙权,共同抵抗曹操,要知道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明面上代表着是汉室朝廷,抵抗曹操其实就是对抗汉室,至少天下人向往的汉朝中心在曹操手中。

  在整个《隆中对》中,没有人提到代表汉室的汉献帝刘协,也没有人关心他过得好不好,仿佛他不存在一样,虽然刘备提到了“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十二个字,但也仅仅是一语带过,刘备更多地是为自己着想,而不是汉室。

  刘备虽然出身皇族,但他并不能代表汉室,当时唯一合法性的汉朝皇帝是汉献帝刘协,不管在隆中对,还是出师表中,诸葛亮都没有提到刘协所代表的那个汉室,因为这个汉室是被曹操所控制的,而曹操更是周瑜口中的汉贼。

  诸葛亮与刘备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战略,所有的战略都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诸葛亮还说如果天下有变,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刘备从益州出秦川,那么这样就能成功,注意这句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是把刘备的成功当成了汉室的兴复,这说明诸葛亮是忠于刘备的,并且把刘备视为汉室的继承者,隆中对是在公元207年发生的,这一年汉献帝还活着,与诸葛亮同为27岁。

  从逻辑上来看,只要汉献帝活着,汉室理论上就存在,但是诸葛亮所忠的不是正统的汉室,而是刘备这个表面上反抗汉室的枭雄,前面讲过刘备并不代表汉室,那为什么诸葛亮说刘备成功之后,汉室就能复兴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诸葛亮的政治理想,他规划了一整套的政治战略,他想当管仲和乐毅一样的名相与名将,同时还想要辅佐刘备取得成功,只要刘备成功了,诸葛亮就能在政治上把刘备的成功操作为汉室的复兴。

  隆中对

  诸葛亮这么做,有自己的理由:

  1、正统汉室被曹操控制,成为傀儡,不足以代表汉室。

  诸葛亮只能扶持刘备统一天下,重新建立一个汉室,犹如当年刘秀统一天下后建立东汉一样,只要刘备成功了,他就是正统,如果他没有成功,他就是反政府武装。

  要知道蜀汉在政治上是承接西汉与东汉的,蜀汉的太庙中供奉着西汉与东汉所有的皇帝,严格来说,蜀汉的国号与西汉和东汉都是一样的,就是“汉”。

  2、乱世之中统一天下靠的是实力与能力。

  东汉末年是乱世,战乱不断,东汉朝廷又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连皇帝都成为傀儡,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在曹操的操纵之下,汉室得到苟延残喘,但乱世之下,除非打到统一,否则战争是不会停止的。

  所有有实力的诸侯都可以凭实力与能力争霸,最后能活下来的,不是统一天下,就是几家势力维持相对的平衡,从群雄争霸到三国鼎立,是一场残酷的竞争,乱世之中靠的是实力与能力,即使是正统的皇帝,没实力的话,仍然是诸侯争夺的傀儡。

  诸葛亮辅佐刘备

  诸葛亮想用自己的能力来辅佐刘备,通过政治操作与军事行动来统一天下,这是乱世之下的正常操作。

  3、虽然刘备不代表汉室,但想统一天下必须要打兴复汉室的旗号。

  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诸葛亮辅佐刘备,需要为其找一个正当合理的理由,这是政治正确,也是出师有名,就连强大的曹操都要操纵傀儡汉献帝来为自己达到政治正确,诸葛亮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并不为过。

  至少在当时(公元207年),兴复汉室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政治口号,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预测到傀儡汉室可能会被取代,那么对于刘备来说,就是一个建立政权的绝佳机会,果然在220年,曹丕建立魏朝取代了汉朝。

  汉朝被曹丕取代了,就相当于汉室不存在了,一个强盛了400余年的朝代,是多少汉人怀念的对象,在听到曹丕代汉之后,刘备迅速称帝建立了蜀汉,这就是政治正确,也是蜀汉政权的法理所在,更是诸葛亮早看出的政治结局。

  出师表

  再来看《出师表》,这其实是一篇出战前的檄文,向天下人告知为什么要北伐,在此文中,诸葛亮称刘备为先帝,称刘禅为陛下,很明显诸葛亮就是忠于刘备及刘备所建立的政权,然后在诸葛亮的潜意识中,把蜀汉政权当成正统的汉室,尽管他不是。

  蜀汉是三国最弱小的政权,但在诸葛亮的带领下,6年5次北伐,已经是蜀汉政权对外战争的极限,明明实力不如曹魏,诸葛亮却一次又一次北伐,明明知道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却一次又一次发动战争,因为北伐就是兴复汉室,也是当年诸葛亮对刘备的政治承诺,更是蜀汉政权存在的法理依据。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之一,诸葛亮想用北伐把蜀汉变成正统的汉政权,只有在旧都(洛阳或长安),汉才是汉,诸葛亮既忠于刘备,又忠于汉室,他用一种曲线的方式,把忠于刘备与忠于汉室结合在一起,可惜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政治理想,就病逝于北伐的前线了,这就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