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为什么会被秦王赐死 白起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秦王赐死白起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名将白起被秦王赐死?
在秦末战争的巨鹿之战时,陈余劝降秦军主将章邯的时候说,“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可见当时的人对白起的死是抱有同情心的。那么,白起这位年过七旬的名将,为何落得被逼自尽的下场,真的是陈余说得功高不上的原因吗?
一、白起与范雎的矛盾。
白起身为秦将,他的一生是征战沙场的一生。他在被魏冉举荐统帅秦军后,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秦国立下了赫赫功勋。他是秦昭襄王手中的利剑,纵深被秦昭襄王用于最关键的战场上。即便是白起的举荐人魏冉失势之后,秦昭襄王依然对他器重有加。
不过,比起白起,秦昭襄王更信任的人是应侯范雎。范雎在来到秦国后,想办法见到了秦昭襄王。他巧妙地利用秦昭襄王想要夺回政权的心理,驱逐了魏冉,辅佐秦昭襄王拥有了秦国的实际统治权。因此,在秦昭襄王的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不过由于魏冉是白起的举荐人,白起与范雎的关系并不融洽。
双方的矛盾,在长平之战时发展到了顶峰。在长平之战中,由于赵括率领的赵军与秦军死拼,使得秦军损失惨重。史书记载秦军虽然取胜,可是也是损失过半,国内空虚。因此在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后,白起与范雎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产生了分歧。
白起认为应该趁热打铁,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一举灭亡赵国。为此,白起不顾天下人的谴责,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俘虏,来争取时间。但是范雎则认为,一举消灭赵国是不现实的,应该见好就收,用来进行休整。
还有一个说法,是赵国使用了反间计,派说客苏代去游说范雎。如果白起为秦国灭了赵国,那么白起就成为秦国最大的功臣。这样白起必然会位列三公,居于范雎之上。范雎虽然不愿意屈居白起之下,也不可能。因此位列范雎的前途,希望范雎同意赵国割地求和。范雎听信了苏代的话,劝秦昭襄王同意了赵国的求和。
这个说法也能站住脚,不过如果说范雎是因为出于自己的私利,来破坏国家的大计,就未免儿戏了。这既侮辱了范雎的人格,也侮辱了秦昭襄王的智商。实际上,即便是没有苏代的游说,范雎也会建议秦王停战求和。
这是因为负责内政、后勤的范雎,已经难以为继了。经过长期的作战,秦国的人力、物力损耗太大,国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因为原本与韩国作战,夺取上党郡后秦军就应该转入休整。但是由于赵国抢夺上党,使得秦国被迫迎战。早就疲惫不堪的秦军没有休整就投入了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处境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秦国的国力消耗过大,范雎是不会采用昏招,用反间计让赵括担任赵军主帅。范雎希望赵军更换主帅后,会主动出击。这样双方发生决战,就能够缩短战役的时间。谁知道由于情报有误,赵括打得秦军狼狈不堪,险些崩盘。虽然白起力挽狂澜,可对范雎的胡乱参与战役心生不满。
这主要是白起与范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正是由于白起和范雎各种侧重自己主管的军政方面,双方缺乏沟通,才使得矛盾更加激化。白起从军事角度出发,一心要迅速消灭赵国。而范雎则从内政出发,极力想尽快结束战争。虽然不管采取谁的意见都无可厚非,不管秦王还是听从了范雎的意见,答应了赵国的求和,可也埋下了白起不满的种子。
二、白起之死。
白起原本就和范雎有矛盾,在处理长平之战后的军事行动时,双方的矛盾更加扩大。苏代去游说范雎的事情也被人有意无意地泄露出来,白起得知后越发对范雎不满。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白起趁着自己身体不好的机会,请病假不再出面,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
在这段时间里,关东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于秦军损耗太大,赵国也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关东各国再次有了合纵的趋势。为了惩戒赵国,秦国派王陵为将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由于赵国已经得到了喘息之机,在邯郸拼死抵抗秦军,使得秦军的战事进行得十分不顺利。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又想起了白起。他在得知白起病愈的消息后,就命令白起代替王陵攻打邯郸。但是却遭到了白起的拒绝。白起认为在这个时候攻打邯郸是不合适的。如果继续打下去,内有赵国抵抗,外有诸侯的援军,秦军必然会被击破。
秦王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亲自下命令,白起不接受。秦王又派范雎前往请白起出山,白起再次拒绝,并且以自己有病为借口推辞。秦王没有办法,只得派王龁去接替王陵指挥秦军。这时邯郸的战局已经和白起预料的一样,赵军死守邯郸,魏楚援军在外夹击秦军,使得秦军遭受越来越大的损失。
白起在得知秦军失利的消息后,对人说秦王不听我的意见,如今又该怎么办。这些白起发牢骚的话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让秦王感到十分愤怒。于是秦王又让白起指挥秦军,白起自称病重,还是不接受命令。秦王再派范雎去请白起出山,白起又是不答应。到最后秦国君臣向白起请求,说只要你躺着指挥就可以,不必出战,白起还是不答应。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免去了白起所有的官爵,将他降为士卒,并且把他迁往阴密安置。白起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成行。结果在白起卧病的这三个月中,秦军多次被联军打败,形势越发不利。秦王便让人去命令白起马上离开咸阳,不得再留在家中。
白起离开咸阳,出了西门十里来到杜邮这个地方。秦王和范雎以及群臣商议,说白起被放逐,他的态度依然是不服气的,还有怨言。于是秦王派使者赐给白起利剑,命令他自杀。白起在得到秦王的命令后,只得被迫自杀。
三、白起的死因。
白起的死因,真的是他自己所说的,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杀死了赵军的四十万降军,遭到了报应而死的吗?其实这只是白起对自己的安慰罢了。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真正的死因,是与秦王和范雎之间的斗争失败的结果。
对于白起来说,杀死四十万赵军俘虏是迫不得已的。这是因为这四十万俘虏,是在粮草断绝四十六天,主将阵亡后迫不得已投降的。他们之中,大部分是上党的军民,是与秦国斗争到底的。因此,这些人既不能收服,也不能留下,再加上白起要抓紧时间攻打邯郸,只好把他们杀死了之。
白起之所以被秦王赐死,是因为他的脾气过于固执,根本没有政治头脑,结果被范雎这样的政治家玩弄于股掌之上。白起本身是一员武将,他的职责是率领秦军作战,而非去参与国家政策。可是他却仅仅从军事目标出发,毫不理睬整个国家的利益。
在秦军再次攻打邯郸的时候,白起看到了其中的危险,可是他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他对秦王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反正我已经发表了意见,你是否采纳与我无关。在秦军走向危险的时候,白起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甚至还说出一些风言风语。
秦王和范雎在处理白起的这件事上,是有分寸的。他们两人前后两次去请求白起出山,是为了挽救秦军的危局。为了请白起出山,甚至提出了只要白起能够躺着指挥秦军就行。这一方面是想利用白起的威名震慑对手,提振秦军士气,一方面也是秦军的处境危急的表现。
可是看白起的表现,就让人十分遗憾了。他固执己见,根本就不以国家利益为重。他只是站在一旁,看着那些为秦国效力的秦军将士走上灭亡。不知道,是白起的脸面重要,还是秦军将士的生命重要,是秦国的国家利益重要。
正是看出了白起冷漠无情的态度,才使得秦朝上下对他失去了信任。一个因为个人的私利,不顾国家公义的将领,即便能力再强,对国家又有什么用处?因此秦王和群臣商议处理白起的问题,在决定赐死白起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为白起鸣冤叫屈的。可以说,正是白起固执的性格,让他走向了死亡。
结语:
白起的死,有他人陷害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那就是他过于强调自己的意志,固执己见,使得他走向了歧途。在整个邯郸战役期间,白起一直是采取消极怠工,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这让他失去了秦王的信任,也失去了大家对他的同情。
在秦王、范雎千方百计向他伸出橄榄枝,寻求和解的时候,白起则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态度。在秦军损失惨重,处境危急的时候,白起依然袖手旁观。由于他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国家的公义之上,引起了公愤,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以至于在赐死他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替他说情。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29 秦王与樊於期到底有何种深仇大恨?竟允许荆轲接近他
- 11-29 在史书记载中,白起与芈月的弟弟魏冉有怎样的交集?
- 11-29 李牧与白起同为秦国的名将,他们两人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 11-29 白起和王翦同为战国名将之翘楚,他们之间如何比个高下?
- 11-28 按照现在最广泛的一种说法,秦王子婴究竟是谁的儿子?
- 11-28 李斯像秦王推荐了韩非,怎么可能又出于嫉妒害死他?
- 11-28 樊於期如何获罪于秦王?为何荆轲刺秦时要他的人头?
- 11-28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为秦王击筑时怎么死的?
- 11-27 鹿卢剑是历代秦王的宝剑,在历代传说与文学戏剧中有何记载?
- 11-27 秦王嬴政是怎么消灭嫪毐的?嬴政对此忍耐了多长时间?
- 11-27 王翦是怎么打消秦王嬴政疑心的?为何战争结束就辞官回家?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