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刘备托孤时,为何会对诸葛亮所君可自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逐渐走向了尽头。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章武三年(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急召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前来托孤。随后刘备嘱托诸葛亮,叫他好好辅佐皇太子刘禅;要是刘禅不才,他可自取。那刘备所说的“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对诸葛亮真心托孤还是假意试探呢

  一,当时局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随后刘备为了惩罚背叛孙刘联盟而袭取荆州,杀害关羽的孙权,于是出兵伐吴。结果蜀军在章武二年(222年)的夷陵之战为吴将陆逊击败,刘备只得退守白帝城。然后刘备就为夷陵之战的惨败而痛心不已,于是抑郁成疾,只得在白帝城养病。

  不久孙权因为担心遭曹魏入侵而与蜀汉讲和,刘备则因为夷陵之战导致自身元气大伤,需要时间休养生息,便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使得蜀吴和好。章武三年(223年),刘备自知大限将至,而皇太子刘禅年少,便急召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前来托付后事。

  二,刘备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来到白帝城面见刘备,看到他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刘备见诸葛亮到了,便饱含深情地对他说:“君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邦定国,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听了刘备所说,内心十分感动,于是哭着回答说:“臣必定竭尽全力,誓死效忠新帝。”

  刘备听了诸葛亮所说,内心感到欣慰不少,便告诫儿子刘禅说:“你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待他。”稍后刘备将李严唤入,嘱托他与诸葛亮一同辅佐新帝。

  不久刘备去世,刘禅即位为帝,由诸葛亮与李严共同辅政。随后诸葛亮被刘禅封为武乡侯、益州牧,还获得开府特权,总揽军国重事;李严则被刘禅封为中都护、都乡侯,从旁辅助诸葛亮。

  三,君可自取的真实含义

  由于人们对“君可自取”的意思理解不同,所以白帝城托孤历来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派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包藏祸心的试探;一派认为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真心实意的托付。

  船长认为“君可自取”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刘备担心自己死后蜀汉政局不稳,所以赋予诸葛亮处理朝廷事务的全部权力,没有什么废刘禅取而代之或废刘禅另立贤君的意思。

  首先蜀汉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刘备的汉朝皇室血脉,刘禅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诸葛亮并非汉朝皇室血脉,若废刘禅取而代之,拿他与篡汉自立的曹丕没有任何区别,蜀汉政权的合法性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刘备不可能有传位于诸葛亮的意思。况且古时家天下思想浓厚,刘备为了刘禅能够坐稳皇位,连义子刘封都能杀,又怎么可能会让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

  其次权臣废立皇帝大逆不道,会严重损害皇帝的权威,刘备是不可能让诸葛亮废刘禅而另立贤君的。董卓废汉少帝刘辩导致群雄讨伐而致东汉衰亡的旧例就在眼前,如果诸葛亮废帝而另立贤君,必然导致蜀汉政局不稳。况且汉献帝两次欲杀曹操,曹操都不敢废帝,可见董卓的影响多坏。另外刘禅当时只有16岁,如果好好教导是可以成才的,所以刘备的“君可自取”肯定没有这个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再次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蜀汉刚在夷陵之战惨败,极有可能面临曹魏入侵,所以当时的形势是万分危急。此时必须要有一人担负起整个蜀汉的重担,以保其能够继续延续。所以刘备对诸葛亮肯定没有试探的意思,因为刘备一死,没人能制约诸葛亮,那这个试探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况且诸葛亮跟随刘备多年,二人感情深厚,而刘备善于识人,知道诸葛亮是忠臣,肯定不会背叛自己。

  最后蜀汉政权内部不稳,存在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两大派系,两派之间互相明争暗斗。刘备作为君主,自然要在两派之间玩平衡,防止一派独大。而益州士族在益州之战中多支持刘璋而反对刘备,所以刘备对他们是既用又防。为了防止自己死后益州集团作乱,刘备便授予诸葛亮全权,让他稳定蜀汉内部。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