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颜真卿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自秦代开始延续至今数以千年都是辉煌灿烂盛而不衰,书法艺术可谓是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历朝历代都涌现出殿堂级的书家。他们的作品广为后人临摹为帖,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董其昌、怀素、张旭等都是杰出代表,处于朝代扛把子的地位。由此也导致了他们在人们眼中不变的定位,那就是书法大家,而其真容往往不为人知,彻底被其书法造旨所掩盖。

  颜真卿就是属于这类人,他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是“颜体”楷书的开山鼻祖,其作品件件为精品,是书法练家的必摹之帖。他的书法同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一、书法圣家,掩盖真目

  颜真卿的书法极丰,其书写的门类多达十三种,几乎涵盖所有书法品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书家。尽管颜真卿的书法有登峰造极之神,却非是职业写手,从头至尾都是个爱好者,少有人知道他却是个政治大家,而且还是个四朝元老,其一生光明磊落、忠贞壮烈。如此的褒绩却不被世人所知,扬名于世的却是书法,笔者愚认是讽刺且令人匪夷所思。

  颜真卿在书法上的贡献不可磨灭,但其政绩更值得一树。他是唐代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能和睿智远胜自己的书法造旨,说他影响了整个唐代都不为过,不是他,唐朝都有可能改写历史。绝非是信口开河,不信,就抛开他被书法所掩盖的历史,来看看他的政绩是否更加耀眼。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世人皆知,但内中的血泪又有几人能解。

  他是个文官却在国难当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率军反叛,将自己硬逼成军事家;为匡扶正义他四上四下忍辱负重,成为人敬的忠臣;为了国家免遭生灵涂炭,他又慷慨赴死彪炳千古。

  这就是颜真卿的人生写照,他三岁丧父,靠母亲给人缝补浆洗为生,没有上过学堂,却有好学的心且志强执着,靠母亲的教育和自学考举了进士。

  是人就有长短,颜真卿的短板就是孤僻执傲、仗义执言不计后果,这也是他仕途坎坷的主要原因。考中进士后被留京为官,凭着为官务实其执政能力得到上方认可,破格提升让他一路从京城的县尉做到监察御史。再奉命巡查河东、陇州等地,一路上秉公执法研判案情,许多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腐败官员得到劾罢,其清廉和能力及效率都得到了认可,回京不久就升任殿中侍御史。

  有句“伴君如伴虎”的老话,其意就是在朝为官危机四伏,必须要谨慎、圆滑方能生存。可颜真卿敢怒敢言、不留情面的秉性又岂能眼睛揉得了沙子,其个性常使同僚尴尬,尤其是连上司都不给面子。如此较真哪有不得罪人的,目空无人、居功自傲、狂妄不羁一连圈的帽子扣在了头上,起先还惧于你的正直和业绩,久之便成祸患。

  二、秉性直率,惹祸伤仕

  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本就不是个洁官,对颜真卿的作为十分反感和厌恶,在群言蛊惑下,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的阴招,将他外调到东都当了判官。一年后回任原职,流放并没使他的秉性有所改变,原指望采用调岗来挫败他的锐傲,不想依然如故,只得又将他转任武部员外郎,尽管频繁调动但颜真卿依然我行我素。

  杨国忠不干了,实指望以他的才干能为己所用,谁想到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个不识数。既然不识体统,也不能让他在跟前碍手碍脚,干脆将他调离京城,出任平原太守。被赶出了京城的颜真卿,却得到了主持地方的机会,没了约束放开手脚干是巴不得的事,一个“欢”字尽了兴。

  这个平原郡在河北,是节度使安禄山的属地,这个安禄山是个大野之人,做事为己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攀上皇戚,他能不耻叩拜比他小许多岁的皇帝红颜知己杨贵妃为干娘,成为千古奇葩。认干娘是第一步,没多久就跟杨贵妃勾搭成奸,竟然给皇帝老子戴上了绿帽,成为唐代最大的一桩丑事。关键是谁都能看得出来,就唐玄宗不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它因,一直是稀里糊涂,还一个劲地给他加官进爵。

  人最怕的就是贪心,因为它是个永远填不满欲洞,这安禄山占了皇帝老婆,官至王侯地方一霸,就是收手不得,竟然打起侵霸江山的野心。其底气不知是欺皇帝的软弱,还是显摆自己的伟大,招摇过市不避作为,谋反迹象早已显显,尽管有人禀报可唐玄宗就是听不进。安禄山就更加肆无忌惮,辖区的郡县都在掌控之中,不为己用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清洗。

  这个时侯的颜真卿被贬来平原为官,实有借刀杀人之意,他对安禄山早就看不惯,对其野心也是恨而无奈,对安禄山的拉拢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暗地里采取措施并加强防范。假托阴雨不断将城墙加固增高、疏通护城河、储备粮草、招募壮丁,而表面上每天都和些文人相聚,驾船饮酒写诗舞墨,以此来麻痹安禄山。开始安禄山十分担心这个忠倔朝官,一段时间下来,见他整日花天酒地也就没了戒心,认为不过是个书生不足忧虑,根本就没将他放在心上。

  三、安史之乱,建立功勋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发起了“安史之乱”,没几日就将河北的郡县大都给攻陷,唯有平原城防防守严密无可奈何,颜真卿派人急赴京城禀报唐玄宗。其实,此时的唐玄宗早已闻报,对安禄山的攻势心惊肉跳,对郡县的不堪一击心乱如麻,已经没了主见,仰天大叹:“河北二十四个郡县,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其言可谓是失望至极。就在这一刻,颜真卿派来的人员到达宫殿禀报了情况,唐玄宗转而大喜:“我不了解颜的为人,却没想到竟然这样出色。”

  其实,此时的颜真卿从没领过兵打过仗,是军事盲家属于门外汉,仅有的一点兵理常识也是来源于书籍,谈不上什么实战经验,哪有取胜的把握。倒是有颗忠诚为国的心,有人称他是大军事家显然有失公允,最起码现在不是,或许是邪不压正,也活该是官运亨通,兵书之识被他利用的不浅。而且政治工作十分到位,他克服城内兵员不足,增招万人替补,又亲临现场慷慨陈词,高潮时泪水直趟,全军将士无不感奋,士气一片高扬。

  有感于他的护国精神,先后有五个郡县来投靠他,势力刹时大增,成为安禄山南下的一道屏障。为瓦解他的斗志,安禄山攻破东都洛阳后将几位大臣的头颅拿到河北来示众,这个损招让颜真卿措手不及,担心有损士气,思虑再三文胆又出。他在将士面前不屑一顾,一边痛斥叛军用心邪恶,一边是信誓旦旦,说:“这几位大臣我都曾共过事,哪个不认识?这些头颅根本就不是他们的。”

  鼓兵追战,杀了来兵并抢回了三颗人头,用草编成人身,接上人头进行祭奠。又乘兴领兵和任常山太守的堂哥汇合,一鼓作气夺回数个郡县,同一天就有十七个郡归顺朝廷,大家一致推举他为盟主,此时的颜真卿已握兵二十余万,俨然成为威震一方的大元帅。彻底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为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颜真卿是歪打正着地走上了军界,他统率的军马同安禄山的叛军殊死决斗,演绎出了精彩的文人统兵神话。

  第二年,唐玄宗避难于四川,让儿子李亨即位是为肃宗,也一直依重颜真卿在河北平乱,先后任命他为河北招讨使、宪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为了大唐王朝颜家在平叛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其堂兄及侄儿等共三十多人均战死在战场,那首闻名于世的《祭侄文稿》就出于此时,要知道这可是血与情的真谛。

  安史之乱终于被勉强镇压下去,唐王朝起死回生,颜真卿再度入朝为官,但仕途仍然极为不顺,一切皆因直言不讳的性格。新皇帝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造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为“嗣皇帝”,别人都没啥意见可他偏偏硬杠,说太上皇还在川蜀,这样怎么能行?弄得皇帝当众下不了台,宰相更是难堪,事后又被调离京城任冯翊太守,不久又降为饶州刺史。

  讲良心话颜真卿真不在乎官职,升任降职都不影响他的情绪,其性格也是至死不改,大家都晓得唐朝是盛朝也是以乱朝而闻名,有句古话叫“鬼混唐朝”便是乱象佐证。所以,颜真卿的上上下下也属正常,“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权利斗争进入白热化,唐玄宗高调回到长安那肯做太上皇,就找儿子讨要皇权,那唐肃宗又怎肯放弃皇位。

  于是,父子两个相互掐起来,到底是后生可畏,唐肃宗抢先一步,将唐玄宗委任的宰相一竿子撸到底,再将其身边的亲信瓦解的瓦解,撤职的撤职,硬将老子弄成了光杆司令。两人相斗水深火热,直到宝应元年四月两人都驾崩,代宗李豫即位“二元格局”才解体。

  四、忠心为国,慷慨赴死

  代宗当上皇帝后开始选拔人才,此时,已经五十多岁的颜真卿再逢仕春,先是任职于尚书省,后封鲁郡公,达到人生巅峰。按理说这个年龄段已经功成名就本不该再生什么事了,可他的性格就是不允许,没多久又杠上了新任宰相,说宰相元载结党营私、奸臣当道。这么严重的话估计全朝廷也只有颜真卿敢说,这也是人们评说他不识时务的原因,其实,忠臣哪个不是这样呢!

  可人家毕竟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选择对立面自当后果不佳,很快颜真卿就被降为峡州别驾,先后当过吉州司马、抚州湖州刺史等职。估计要不是他清廉忠诚恐怕三个脑袋都不够砍,前面说过,颜真卿就是心态好,全然没有将再次的降职当回事,在这段时间里将自己的冤愤全都倾注于书法,使他的书法也达到巅峰。成语“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他,有人说颜真卿是逼出来的军事家、是气出来的书法家不无道理。

  被颜真卿称为“奸相”的元载,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被杀,新宰相杨绾、常衮又请回了六十八岁的颜真卿,做了吏部尚书。两年后肃帝驾崩,李适即位,宰相又换为卢杞,可能是感恩于前朝宰相的提携,或是对他们的认可,看不惯当朝宰相的所作所为,与其相背而行,再因直言不讳遭来第四次降职,被任命为太子少师的闲职而再无实权。

  即使这样卢杞也不肯放过,一直在寻找机会算计,这时,恰逢淮西节度使李希起兵造反,卢便向皇帝献策,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可派他去李营劝降。这个馊主意就是借刀杀人,虽然知道此去是九死一生,但忠心可鉴的颜真卿不畏生死、大义凛然。

  惧于颜真卿的威信和高风亮节,李营先是百般拉拢并许愿给他宰相,但他不为所动慷慨陈词并痛斥李希的无耻。最后以死相威胁,也没能让他就范,只得将他下了大牢,料定自己必死无疑,颜真卿并不惧怕,他自写墓志铭和祭文,展现了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精神,最终被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

  四朝老臣颜真卿以悲剧走完了忠贞、壮烈的一生。唐朝德宗皇帝赐他溢号“文忠”并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褒扬了颜真卿不凡的一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