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璋为何选择投降刘备?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一提起益州牧刘璋,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诸葛亮的那句话“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暗弱,懦弱而不明事理的意思,基本上所有人对刘璋的评价都是懦弱、无能。其实,刘璋也有另一面,他为了百姓没有实行坚壁清野,为了百姓放弃抵抗选择投降刘备。

  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后,从葭萌关向成都进军。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建议实行坚壁清野拖垮刘备。郑度的方案具体是这样的“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郑度的这个计划可以说是非常狠毒,一方面坚壁清野对刘备非常狠,刘备是在刘璋的地盘上,辎重不多,补给困难;另一方面,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起来,首先遭殃的是益州百姓,巴西梓潼民众全部被驱赶,仓廪野谷全部烧干净,这属于标准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

  刘备听说郑度的建议后十分忧虑,法正作为刘璋的老部下,非常了解刘璋。他认为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算是个爱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采纳这个会损害百姓利益的计策。果不其然,刘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罢黜了郑度。刘璋这句话的意思是:抵抗敌人是为了保住老百姓,不能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先把老百姓祸害一番,不能做那样的事。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并派简雍劝降刘璋。当时城中有三万精良部队,粮食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于是打开城门,出城投降,部下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历来有人认为,刘璋说这段话只是为了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找个台阶下。诚然,刘璋最终选择投降不只有为百姓考虑这一个因素。比如马超参与包围成都,简雍劝降、法正劝降,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援兵已经攻陷益州其他城池等都是促成刘璋投降的因素,但是我认为刘璋这段话说的也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刘璋本身就是一个厚道人。

  从公元188年刘焉入住益州,直到公元214年刘璋投降,刘璋父子治理益州二十多年。刘焉早期为了加强对益州的控制,杀了很多益州本地豪强,因此经常有叛乱发生,所以益州其实并不太平。公元194年,刘璋接任益州牧后,经过几年时间的经营,益州终于算是安定下来,直到刘备入蜀。所以刘璋说的那段话是非常实在的。

  或许乱世当中,不择手段、攻伐掠夺才是本来的生存法则。像刘璋这种能力不强,而且太过于厚道的人实在不太适合乱世生存,所以普遍观点都认为即使刘备不取益州,别人也会攻取益州。但是无论如何,仅仅站在益州百姓的角度来说,在刘璋的治理总算是安定幸福的。

  乱世不缺野心家、权谋家,缺的就是刘璋这种厚道、仁爱的人,刘璋的厚道给三国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哪怕他失败了,背负着暗弱、无能的名声,光凭爱惜百姓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令人敬佩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