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初想要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对朱元璋和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想要消灭日本?为何刘伯温拼命阻拦?
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也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顺治帝评价朱元璋
在我国历史上,朱元璋被誉为最有血性的皇帝之一,他以一个放牛娃的身份灭了元朝的统治,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最后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朝。
明朝初期,日本因种种原因与朱元璋交恶,一怒之下朱元璋便想要攻打日本。所幸,在刘伯温的阻拦之下,朱元璋才打消那个念头,并将日本列入了不征之国的范畴。
说到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呢?原因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原委。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友谊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他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尚等,但这些都没摧毁他生活下去的决心,20多岁时,朱元璋时来运转,经发小汤和的介绍成为了郭子兴麾下的一个士兵。
因在战场上表现优异,进而成为了军中的将领,甚至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继承了他麾下的军队,成为了明末的军阀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地盘不断扩大,渐渐形成了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鼎立之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地盘扩充到了浙江一带,听闻刘伯温的大名便将其请到了南京,委以重任。
刘伯温原本是在元廷当官,但因元朝腐败、官员贪污,刘伯温一气之下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隐居了起来。直到朱元璋的到来,而刘伯温也认为他是一个明主,就尽心尽力地辅佐。
针对当时的局势,刘伯温给朱元璋提出了两个建议,其一逐渐脱离小明王的牵制,自立一方势力,这样有助于自己招揽民心。其二,要想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就必须要避免两线作战,逐个击破才是真理。
不久,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向,刘伯温又给朱元璋提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同时,他还说出了陈友谅必败、朱元璋必胜的依据,宛若三国时期的郭嘉。
可以说,朱元璋创业的中后期,刘伯温的眼界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使得朱元璋拨开迷雾,知道了怎么去完成帝业。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终于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随后让徐达带兵北上讨伐元朝。
公元1368年,在徐达大胜归来的消息之下,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朝,自己则成为了洪武大帝,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与蜕变。事后,刘伯温也被封为了诚意伯。
很多人都说,朱元璋忌惮刘伯温的才华,曾多次想要杀了他,众多的影视剧也是这么演绎的。或许朱元璋曾有过这种想法,但也不得不承认,两人有过那么一段“蜜月期”。
在此期间,刘伯温给朱元璋提出了许多治国、治官、治民的方略,甚至朱元璋做出错误的决定时,刘伯温都会不顾生死、出口阻止,“让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明朝与日本的矛盾
古代日本与我国的历史渊源很深,秦朝时徐福就曾东渡、到达了日本,汉朝时期,日本还来到我国请求赐予“国名”,倭国就是这样来的。
唐朝时期,日本多次与唐军大战于如今的朝鲜半岛,但最后都被打服,并派遣使者来唐学习文化。武则天时期,日本还以臣子的身份请求赐予“日本”的名号,武则天也答应了。
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原王朝的军事力量不断减弱,日本也开始不断骚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两宋时期最为严重,元朝时期也存在。
及至朱元璋创造大明王朝,洪武大帝想要与周边的国家和睦相处,便派出使臣带着国书去各个国家,一方面宣布大明朝的成立,另一方面也希望它们能够臣服。
当时,前去高丽、安南、占城等几国的使者,都带着好消息回来了,并且派遣了使者去往大明,以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之意。可是,日本方面却没有什么动静。
在此情况下,朱元璋再度派遣使臣前去日本,还带去了警告的意思,大致意思就是“若是不臣服,那就战场上见”。结果,日本人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还把朱元璋的使臣给杀了,留下一个人回去报信。
等了好久才等来了这个消息,朱元璋怒不可遏,当然更让朱元璋生气的还不是此事。话说,大明朝虽然击败了张士诚、方国珍,但却没有完全清除这些余孽。
他们大多都逃到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岛屿上,并且占山为王,甚至还与倭寇勾结,劫掠大明朝的商船,明朝算是巨大的,史书记载:“滨海之地,无岁不受其害……”
朱元璋从最开始,就是从尸山血海上走出来的,他的性格很铁血。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二话不说,便要发兵攻打日本,一战消灭这个国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伯温出现了,他出面阻止了朱元璋的做法,希望他能放弃这个思想。为何呢?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综合国力不行。
明朝期初百废待兴,元朝惨败触目惊心
从时间来看,元朝末年、百姓揭竿而起,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这中间虽然只有20年左右。可是,元朝执政的中后期,老百姓的生活就已经水深火热了,中原大地残破不堪。
影视剧《朱元璋》中曾有这样一幕,朱元璋巡视江南最富有的扬州,结果繁华的扬州城只剩下几棵树而已,老百姓饿死的饿死、无家可归之人更数不胜数。
这虽然只是影视剧,但明朝初期,扬州与影视剧中的惨状相差无几。天下闻名的扬州都是如此,更不要说一些欠发展的地区了,老百姓生活的必然更艰难。
战争就需要消耗钱粮,而钱粮又需要从老百姓身上出,试问大明初期的老百姓,他们还有粮可征收吗?若是强行征收,又与元朝末年的情况何异?官逼民反的事情必然又会发生。
东南沿海一带,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的残党还在虎视眈眈,若是新成立的大明王朝,内部再出现危机,必然朝纲不稳、大明朝不稳,这便是刘伯温阻止朱元璋的第一个理由。
另外,咱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理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他的雄才大略自是不必多说,绝对不输给朱元璋多少。
曾经,在他执政的时候,举全国之力去讨伐日本。近千条战船,近2万人的海军挥军东进。最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因为中间的海洋让战线拉得太长,海况危机严重,元兵不得不选择撤军、无功而返。
对于这一次的失利,忽必烈也并没有忘记,大约在五六年之后,忽必烈成立了东南行省,专门负责元朝对日本的征伐。可惜的是,这一次征伐同样是耗费巨大却毫无所获。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中原大地与日本相距甚远,那时的航海技术还不发达,长途运兵在海上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元军又是北方人,马上功夫还行,水上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值一提,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从此之后,忽必烈再也没有讨伐过日本,直到他去世。忽必烈执政时期的元朝,在当时的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地大物博、国力庞大,不知道是明朝的多少倍。
连忽必烈讨伐日本都失败了,以明朝初期的实力去建造战船、讨伐日本能取得成功吗?答案虽然不能说肯定,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刘伯温曾是元朝官员,正是知道此事才会劝阻朱元璋的。
更何况,刘伯温还通晓天文地理,对日本的地理环境多少也知晓一些。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日本就是一个不毛之地,如鸡肋一般“要之无用、弃之可惜”。
现如今,科学技术已经那么发达了,日本的土地资源依然很贫瘠,这一个客观上的条件无法改变。换句话来说,即使明朝倾尽全国之力打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其一不能去开发,其二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合算的买卖。朱元璋虽然执着,但他也能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得知这些信息后,他便打消了征讨日本的念头。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将日本列入了15个“不征之国”中,并且写入了《组训》来告诫后世子孙。除非这些蛮夷主动挑衅,否则绝对不许征伐。
或许很多人会说,明朝中后期,日本的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大肆劫掠,为何明朝不征讨日本呢?在这一点上,或许大家存在一定的误解。
当时的日本处于一个混乱年代,国内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政权,失败者就会被驱逐。也就是说,那些劫掠的人并非当时执政者的意思,而是一些流亡海外的盗贼而已。
更甚至,所谓的倭寇并不仅仅只有倭寇而已,还有一些逃亡海外的盗匪,就如同张士诚、方国珍的余孽一般,打着倭寇的名义劫掠自己人。
从大方向来说,明朝初期不征伐日本的决定是正确的,否则的话,很容易拖垮国内刚稳定下来的经济与政治,颠覆大明朝也不是不可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对于次子朱樉暴死,朱元璋为什么却表现得很是冷淡?
- 11-30 陈理这个最大对手陈友谅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他?
- 11-30 朱元璋不允许后宫干政,为何还会听从马皇后的建议?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