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坚持北伐的始终只有姜维一人是为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诸葛亮,是中国民众心中的“智圣”,是智慧的化身。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费祎、姜维合为一传,蒋琬、费祎、姜维实际上诸葛亮的三大弟子。
虽然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执掌国政,但为何蒋琬、费祎没有继承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只有姜维一人坚持北伐呢?
一、三人理念不同
严格意义上来说,蒋琬、费祎是真正意义上的执掌国政,姜维主要还是集中在军事方面。蒋琬、费祎在蜀国内政方面,是完全遵循诸葛亮的治理方法,但他们两人对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有不同意见:
蒋琬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艰险,来往不便,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于是,蒋琬大造舟船,准备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但不料旧疾复发,未能成行。朝中官员大多认为:水路出兵容易,但万一失败则回返不易,不是上策。
费祎辅政期间,姜维每次想北伐,费祎基本都不同意,给姜维的兵不过万人。费祎对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蒋琬提出了水路进攻魏国的方案,结果遭到了朝廷上下一直反对;费祎则干脆自认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北伐都不能成功,何况我们呢?而姜维自认为对陇西一带非常熟悉,兼负其才武,所以希望联合诸羌、胡,夺取陇西,进而威胁关中。
二、权力不够大
诸葛亮死后,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病重后,推荐费祎任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除了和费祎共录尚书事之外,官职先后是卫将军、大将军。
看上去似乎蒋琬、费祎已经完全掌握了蜀国的国政,但其实他们没有诸葛亮那样大的权力。因为他们都没有当上丞相,刘禅听刘备的话、听诸葛亮的话,但不可能完全听这三人的话,而且后期还有宦官黄皓、益州本土势力的崛起等等因素,他们即使想北伐,也得不到百分之百的支持。
蒋琬提议从水路进攻魏兴、上庸二郡,结果遭到朝中官员和刘禅的质疑,甚至派费祎、姜维去汉中劝阻蒋琬,这足以说明,蒋琬没有诸葛亮那种威望,达不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程度。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权力尚且如此,更何况费祎、姜维呢。
三、益州派反对北伐
陈寿是这样评价姜维的:“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这是批评姜维能力不够,却穷兵黩武,只想自己立功名。陈寿本身就是蜀人,他的这个评价,其实代表了很多益州派人士对姜维的看法。很多人批评姜维穷兵黩武,致使百姓穷困,蜀汉疲敝,就是这个道理。
姜维北伐,为何遭到强烈的批评?因为打仗是要花钱、花粮,是要死人的。蜀汉只有益州一地,刘备、刘禅父子、诸葛亮和东州派其实都是外来人,蜀汉后期虽然掌权的仍然不是益州人。但郡县官员、士兵、百姓都是益州人,他们当然不希望姜维无谓的北伐,所以才会遭到反对和批评。
以后来人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死后,蜀汉已经没有人才、没有国力能够支撑北伐,何况北伐看上去本来就是不可能成功的。姜维不断的北伐,就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不可能成功,但总给人一种悲壮凄凉的感觉,相信诸葛亮泉下有知,或许也能感到一丝慰藉吧……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刘备为汉室拼搏了一生,但诸葛亮为何却扶不起刘禅?
- 11-30 诸葛亮有取代刘禅的实力,但为何却说他没有这个胆?
- 11-30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 11-30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那刘禅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 11-30 为何说刘禅其实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 11-30 诸葛亮究竟看出了什么?为何认为刘禅是个有智慧的皇帝?
- 11-30 诸葛亮应该去刘表手下任职,但他为何却偏偏追随刘备?
- 11-30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李严?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