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昭宪杜太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后宫干政,历来被各朝各代所禁止,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清朝时期,有一条颁给后宫女子的铁令,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可是自古后宫干政的从来不在少数,有的是挽大厦于将倾,有的则是直接葬送了王朝,或者是为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对于后宫不得干政,有几点原因:其一就是害怕太后利用感情的原因,左右皇帝的政治决策。其二是害怕弱小的帝王会让太后手里掌握太多的权力。其三是害怕太后利用权力收敛钱财,或者提拔家人,以乱纲纪。

  太后干政,在历史上多见,第一个干政的太后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芈八子宣太后,还有像是吕雉,刘娥,孝庄,邓绥,等等。

  可是有一个太后一生只干预过一次朝政,就直接颠覆了整个朝堂的格局。这个太后就是宋朝的开国太后,杜太后。

  (二)杜太后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史称昭宪太后。杜太后一生生育五子二女,其中二子赵匡胤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登基为帝后,尊她为皇太后。杜太后没做什么有关社稷的大事,杜太后也从不曾干预朝政,一直在后宫当一个吉祥物。

  直到在杜太后病重之时,杜太后终于决定干预一次政事,第一次出手的杜太后,做的唯一的决定,就是左右下一任皇帝的册立。

  赵匡胤看着病重的母亲,最终决定尊重的想法,听从了杜太后的意见,把皇位的传承当成了过家家。

  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三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再将皇位传给四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再将皇位还给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

  一圈下来,皇帝还是赵匡胤的后代继承。这个建议看似没有问题,可是根本没办法深究,因为这本来就是依靠个人良心的事情。

  而这道旨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之所以有这个荒唐的想法,是因为他认为儿子赵匡胤可以顺利登基为帝,其一是因为当时的周世宗死后继位的是小儿子,小孩子继位,所以才有了后面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其二是因为赵匡胤能成为皇帝,打下这一片江山,是因为身边的兄弟扶持。既然当哥哥的成为了皇帝,做弟弟怕是内心有了隔阂。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弟弟挨个做皇帝,都过过瘾。

  所以金匮之盟的本质,叫做君子协定。只要其中有一个人不是君子,那这份协议,就是一张废纸,毫无用处。

  因为这张协议,所以赵光义和赵匡胤兄弟之间才有了斧光烛影,才有了赵匡胤死因之谜。杜太后害怕自己死后因为皇位兄弟阋墙,可是金匮之盟的存在,却加速了兄弟阋墙。

  作为母亲,杜太后想一碗水端平,可是皇位这种事,本就不是可以相让的,让来让去,只能让人有私心,想独占。又有谁能在当了皇帝之后,还能回归寄人篱下的生活?

  杜太后大概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女人。

  (三)杜太后干政的后果

  金匮之盟在赵光义登基之后,就成了一张废纸。首先他罢黜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最终赵廷美忧愤而死。本来可以做皇帝的赵廷美,本来不想做皇帝的赵廷美,都因为一纸遗书,早早丢了性命。

  处理好下一任皇位继承人赵廷美,赵光义就把眼光放在了下下一任皇帝继承人赵德昭的身上。

  本来可以做太子的赵德昭,因为奶奶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良言,成了赵光义的眼中钉。赵德昭25岁的时候,赵匡胤去世,如果是赵德昭继位,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历史。可是杜太后在生前就说太年轻的孩子继位不好,守不住江山,还是年纪大一点的更加稳妥。

  赵德昭能不能守住江山不说,起码赵德昭连命都丢了。

  赵德昭死于28岁,赵光义继位的三年后。这三年里,一次战役后,本该论功行赏,可是赵光义迟迟不肯封赏,赵德昭为众将士请赏,可是赵光义大怒,说等你到了我这个位置,再来封赏也不迟。

  为什么赵光义会这么说,因为在军营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谋划,让赵德昭继位,这对赵光义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赵德昭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赵光义的拦路石,自己如果不死,将来会连累更多的人,现在去死,起码还能保住妻儿。

  所以28岁的赵德昭,在离开赵光义之后,便自尽而亡。

  可是赵德昭的去世,并没有阻止赵光义的脚步,一年后,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也去世了,死因成谜。

  直到最后,该死的人都死光了,再也没有谁可以阻挡赵光义的子嗣登基。

  可是造成这一切的后果,始作俑者,就是在病床上干预政事的杜太后。

  对于杜太后来讲,册立皇帝是家事,所以家里的人挨个当皇帝。可是对于国家而言,册立皇帝就是国事,需要的是众大臣的群里群策,被所有人认可的皇帝,这个皇朝才能走得更远。

  而杜太后,显然不这么认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