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马周创造了他人无法模仿的官场奇迹,他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曾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大诗人李贺写过一首《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内容呢?

  在唐朝,没有家世背景的读书人要想做官出头,基本只有一条路可走,先过科举独木桥,然后慢慢爬、慢慢熬。可李贺因为老爹的名讳中有个“晋”字,跟进士的进谐音,为了避讳,他不能考进士。

  出头的路被堵死了,借酒消愁的李贺于是想到了初唐的传奇人物马周——想当年,马周只是个整日醉酒的流浪汉,困居新丰时,穷困潦倒,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可后来他竟然凭借纸上的几行字,就博得了唐太宗的垂青,从此在官场飙升,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马周创造的官场奇迹,大才子李贺在为自己的境遇哀叹之余,也觉得马周是无法模仿,没法比的。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这马周是何方神圣?怎么就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

  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家境贫寒,年少时双亲就死了。混迹乡里时,马周好读书,但更好酗酒,因为这个毛病,在世人眼中,他就是个放浪形骸,让人生厌的酒鬼。

  武德年间,马周好不容易谋到一个博州助教的差使,可他根本不把这个差使当回事,整日依旧喝得醉醺醺的,隔三差五就要遭到刺史的责骂。

  挨骂的次数多了,马周一点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而是直接拂袖而去,辞职不干,流浪去了。

  在曹、汴两地游荡期间,马周身无分文,又不肯卖苦力,走到哪里都是一身酒气,令人厌烦,时常遭到地方县令的羞辱。

  在哪儿都混不下去,马周一气之下,直奔京城长安而去,据说两千多里地,他是徒步走去的。

  在京城长安边上的新丰地界,马周投宿在一家客栈,见店主只顾招待来往客商,不待见他,他手一伸,直接要了一斗八升酒,悠然独饮起来,这阵仗大概是镇住了客栈店主,待他后来发迹,这一段也就成了佳话。

  到了京城长安后,马周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混进了中郎将常何家中,做起了整日混吃混喝的门客。此时,玄武门事变已经发生,得位不正的李世民急于振兴大唐,证明自己,要求文武百官都来进言,给他出主意。

  常何是个武将,目不识丁,为进言一事大犯其愁。

  马周知道后,很嚣张地对常何说,这有什么难的,交给我,看我给你办个漂亮。

  说完,马周提笔洋洋洒洒地替常何长篇大论起来,一共说了二十几件事。

  待这些长篇大论奏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唐太宗看了马周的东西,欣赏得近乎到了拍案的程度。

  他召来常何问,你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常何老实回答,我确实没这本事,这是我家门客马周写的。

  于是,唐太宗连忙派人去请马周,据说三顾茅庐,这才把马周请出山。

  说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困惑,马周一个粗野的流浪汉,怎么初论政事就能有让明君拍案击掌的道行?

  古人已经无法深究这个问题了,只说他是仙官下凡,受上天指派来辅佐大唐明君,照现在的说法,这就是个天才,根本没道理可讲。

  而如果理性下来看,马周的确是个罕见的大才,他不仅能一针见血地看清大势的根本,而且极其懂得唐太宗的心理,智商情商非常高。

  不妨来看看他给唐太宗都提了哪些建议?

  一、劝李世民休养生息,不要瞎折腾;二、劝李世民勿以宗室勋臣为藩镇,将兵在外;三、慎选州县官,少用武人;四、将高祖寝宫从城外挪到城里,方便孝道。

  史家评价,马周给初唐给唐太宗抓的药方,深沉大智,更关键的,能治李世民心病。

  还有史家评价,马周的建言之功当在魏征之上,魏征建言是声色俱厉,而马周提的都是建设性的意见,而且每个意见都很委婉,都很中肯。

  另一点也能看出马周比魏征有境界,魏征临死时,将所有奏章解集,打算传之后世,但马周临死时,却将所有的奏章付之一炬,他的说法是不能留下来彰君之恶。

  换成现在的说法,马周不仅有大才,懂领导,能跟领导相辅相成,而且极其爱惜领导的名誉。

  这样的聪明人,不跟领导如漆似胶,关系却能始终牢固。

  事实上也是如此,唐太宗对马周的宠信始终未改。

  只是这样的天才也有短板,那就是天妒英才。

  马周只活了四十八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