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有哪些与李重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李重俊(?-707年8月7日),唐朝宗室,唐中宗李显第三子,生母不详。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重俊早年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也多次进谗言诬陷他,地位受到极大威胁。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而后攻打宫城,意图杀死韦皇后等人,却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他逃奔终南山,中途被部下杀死。相王李旦继位为睿宗之后,追复李重俊太子之位,赐谥节愍,陪葬定陵。

  人物评价

  李旦:① 朕闻曾氏之孝也,慈亲惑于疑听;赵虏之族也,明主哀而望思。历考前闻,率由旧典。重俊,大行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构间,困于谗嫉。莫顾鈇钺,轻盗甲兵,有此诛夷,无不悲惋。(《赠太子重俊谥节愍制》)② 故皇太子重俊,业隆继体,才膺守器。辨日高视晋储,防年遐吞汉两。抚军监国,皇基攸固,齿胄问安,圣图惟永。顷以谗邪浸润,恩礼疏薄,外迫伊戾之谋,中启骊姬之谮。彼则凶计斯甚,摇动元良;尔乃诚心密运,扫除悖德。兴晋阳之甲,以罪荀寅;拥汉阙之兵,而诛赵虏。呜呼!逆首虽殄,凶党未清,属投杼生疑,乱兵旋及。……三年遂远,上宾之驭不留;千载犹生,全节之名长在。(《节愍太子谥册文》)

  韦凑:节愍太子与李多祚等,拥北军禁旅,上犯宸居,破扉斩关,突禁而入,兵指黄屋,骑腾紫微。孝和皇帝移御玄武门以避其锐,亲降德音,谕以顺逆,而太子据鞍自若,督众不停。俄而其党悔非,转逆为顺,或回兵讨贼,或投状自拘。多祚等伏诛,太子方自逃窜。向使同恶相济,天道无徵,贼徒阙倒戈之人,侍臣亏陛戟之卫。其为祸也,胡可忍言?……太子称兵宫内,跨马御前,悖礼已甚矣,况将更甚乎?以其斩武三思父子而嘉之乎?然弄兵讨逆,以安君父,可也。当解甲於朝以请罪,而乃欲因自取之,是竞为逆。将废韦氏而嘉之乎?然韦氏逆彰义绝,虽诛之亦可也。当此时也,韦氏未有逆彰,未为义绝。韦则母也,太子子也,岂有废母之理乎?且既非中宗之命而废之。是劫父废母,亦悖逆也。(《论谥节愍太子疏》)

  王夫之:重俊之恶,非但蒯瞆之比也。或曰:韦氏不诛,而中宗弑,祸深于南子;三思逸产、禄之诛,而乱天下,恶剧于宋朝;重俊诛之;视蒯瞆为愈矣。曰:非然也。君子之恶恶也,诛其意;而议刑也,必以其已成之罪,而不可先其未事早施以重辟。三思谋篡于武氏之世,既不成矣,韦氏之行弑,在重俊死后之二年,当其时,篡弑未形而亿其必然,以称兵响阙,欲加刃于君母,其可乎?且夫重俊之起,非果忧社稷之危,为君父除伏莽之贼也。韦氏以非其所出而恶之,三思、崇训逢其恶而欲废之,重俊不平,而快一朝之忿,恐不得立而持兵君父以争之,据鞍不下,目无君父,更何有于嫡母?充其恶之所至,去商臣、刘劭也无几,非但如蒯瞆之恶丑声而逆行也。则重俊之恶,浮于蒯瞆,奚容以韦氏、三思之罪为之末减哉?……夫韦氏、三思之谋危宗社,重俊兴兵之名也。苟有其名,子得以犯父而杀母,乱臣贼子谁则无名,而大逆安所几乎?

  蔡东藩:淫恶如武三思,骄慢如武崇训,谁不曰可杀?太子杀之,宜也。但父在子不得自专,太子虽锐意诛逆,究犯专权之罪,况称兵犯阙,索交后妃,为人子者,顾可如是胁父乎?窃谓三思父子,既已受诛,太子即当敛兵请罪,听父取决,虽终难免一死,究之与入犯君父者,顺逆不同,死于阙下,人犹谅之,死于山间,毋乃所谓死有余辜乎?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篇 政治革命》:李重俊“所以举兵之由,实以既受武三思父子及安乐公主等之陵忌,明知其皇位继承权至不固定,遂出此冒险之举耳”。

  轶事典故

  景龙政变前,曾有流星出现,坠落于西南方。政变失败后,李重俊逃奔终南山,正位于长安的西南,而他最终也死于西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