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妃子年龄超过五十岁后 她们为什么不能侍寝皇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古代侍寝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为何不让年过50的妃嫔侍寝?

  都说“伴君如伴虎”,在那个执行君主制的时代,皇帝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当时的女性地位卑微,要想翻身,成为皇帝的妃子,诞下龙嗣,是最快的一条路。

  可是要想诞下龙嗣,就如同一脚跨进了赌坊,赌赢了,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赌输了,很可能会被株连九族。最悲哀的是,年过五旬的女人,连赌的机会都没了,因为她的名字压根不会出现在皇帝的侍寝名单上。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一、后妃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他在建立皇帝制的同时,也订下了后妃制。惋惜秦始皇终身没有立后,因此,秦始皇虽是第一位皇帝,但第一位皇后却并非出现在秦朝。

  直到后来,汉高祖刘邦登基,吕雉才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而刘邦,也成了开创“后宫三千佳丽”的第一人。说是三千佳丽,实际上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人。

  历史上,各个朝代对于嫔妃数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就拿清代的后妃制来举例。除了开创清代的皇太极,仿照元代的制度,设立五宫后妃以外,其余各帝王都只设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位分。

  其中,皇后和皇贵妃都只能有一名,贵妃可以有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这14人被称为“主位”,可以掌管东西十二宫的其中之一。

  在其之后的贵人、常在、答应虽然皆无定数,但皇帝精力有限,每年只会新招一两位妃子。因此,一位帝王的一生,最多只有50-100名妃子。若再碰上跟光绪帝一样,患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病,那么,那位帝王的后妃加起来的数量,恐怕连一个巴掌都达不到。

  有的人看到这,或许会觉得好奇。即便后宫没有传说中的“三千佳丽”,但50-100位嫔妃也不是什么小数目,皇帝真的能做到雨露均沾吗?

  二、雨露均沾

  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也不难,说不难,难度系数也挺高的。如唐代时期,为了让皇帝做到雨露均沾,就有这么一个规定:除了每个月的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以外,还会有九天时间,会让其余的嫔妃一同伺候皇上。

  唐代的帝王中,后宫人数最多的要数唐玄宗。光是“主位”人数就有81人,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九天里,他一天需要被九人所伺候。一夜九人,连续九夜,唐玄宗能活到78岁也是不容易。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回归本文正题。前面提到了,清代的皇帝每年都会新招一到两位妃嫔。这也就导致了妃嫔之间,有着很大的年龄差。随着年龄的增加,嫔妃们侍寝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到了50岁那年,她们的名字就会彻底被敬事房撤走,从此不再侍寝。

  这一点,在《礼记》中就有所记载:“妾年未满五十者,必与五日之御。则知五十之妾,不得进御矣”。

  或许在众人看来,这种做法,是皇帝薄情寡义的表现。毕竟年过五旬的嫔妃,已经年老色衰,相比起来,刚入宫的嫔妃朝气活泼,皇帝自然不会亲近年老的嫔妃。实际上,这并非皇帝的本意。

  三、五十不进御

  古代的后宫嫔妃虽然不像电视上那般光鲜亮丽,但平日里也是保养得当,虽比不上刚进宫的小嫔妃,却也差不到哪里去。之所以会有“五十不进御”的说法,主要还是因为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子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对子嗣极为看重,帝王之家更是如此。而年过五旬的嫔妃,此时此刻的身体机能早已退化,生育能力也跟着下降,即便再侍寝,也不一定能怀孕。

  继续让这些嫔妃留在侍寝名单上,无疑是减少了其余嫔妃的侍寝次数,自然而然,其余嫔妃怀孕的可能性也会跟着降低。因此,嫔妃只要年过50,名字就会被人从侍寝名单上划掉。

  第二点,是为了更好地平衡后宫的关系。君王的嫔妃虽多,但历史上专情的皇帝并不少。如唐玄宗和杨玉环、明宪宗和万贵妃、皇太极和海兰珠等。

  有了宠妃之后,其余的嫔妃对帝王来说,不过是昙花一现,根本留不住帝王之心。这就导致后宫嫔妃生怨,而后宫关系着前朝,后宫不宁,则天下不宁。如此情况,长久下去,对前朝势力的平衡极为不利。

  基于这样的担忧,大臣们无法让皇帝回心转意,只能定下“五十不进御”的规定。

  结语:

  帝王的一句话,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辈子,这也是不少人向往帝王之位的原因。但与此同时,要想登上帝王之位,就注定要习惯孤独。他无法与心爱之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无法选择与谁亲近。只能任由自己心爱的人,被困在宫殿里,看着头顶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