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剃发易服令中为什么和尚和道士是例外 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2浏览:32分类:历史
01 剃发令不仅仅是剃发
1644年,清军入关,入关之后的清朝开始对汉人执行“剃发令”,从原本汉族的束发剃成满族式样的“金钱鼠尾”,即剃去周边头发,仅在头顶留一小块似铜钱大小的头发,并结成辫子,因其形状酷似鼠尾,故称之为“金钱鼠尾”。
金钱鼠尾
但是在清朝要求汉族百姓剃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要求——易服,即让汉族百姓不再穿着汉族传统的服饰,而是改穿满族服饰。
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多次颁布剃发易服令,五月三日,多尔衮再一次发布命令:“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所谓“本朝”指清朝,而“本朝制度”无疑指的就是清人所穿的满族服饰。不过,因剃发易服遭到汉族民众的激烈反抗,且天下尚未平定,剃发易服令在颁布后不到一个月内被暂停执行。
1645年五月,清朝在消灭了大顺朝和南明弘光政权之后,觉得天下大势已定,便重新推行剃发易服。五月十五日,多尔衮正式下谕恢复剃发易服,在命令中除了阐述剃发的必要性和执行期限之外,也专门提到了易服,“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
剃发易服
由此可见,剃发和易服是二位一体的,两者是同时执行,只不过后世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剃发”上,可能出于以下两种原因:一,民间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俗语让人对剃发有着更深的印象;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族百姓对剃发更加反感。
所以,除剃发之外,还有易服。
02 汉服与满服的区别
既然提到易服,那么说明汉服和满服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那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一直到明末清初,都是汉人的传统服饰。虽然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细节的变化,但是其主体特征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汉服的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同时又以盘领、直领、箭袖、纽扣等为补充。所谓“交领右衽”即衣领在胸前交叉且束于右腰,“无扣结缨”指汉服通常没有纽扣,而是以布带或者腰带进行固定,“褒衣大袖”则指衣袍、袖口宽大。
汉服
而满服则与汉服明显不同,满族服饰的特点是立领、盘扣和紧窄的马蹄袖口。而这些特征与满族的民族特性相关,满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寒冷地带,以打猎为生,满族的传统服饰有助于他们御寒以及狩猎。
满族服饰
03 易服的意义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清朝并非第一个,再此之前有元朝这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再往前还有金、辽乃至北魏等占据部分汉族区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清朝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对他们统治下的汉人做出具体的服饰的要求,那为什么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呢?
通过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形势,我们认为清朝之所以推行“剃发易服”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剃发易服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政权的统治。清朝从东北入关,以数百万的人口来统治数以亿计的汉族人口,从数量上来说满族人口是绝对的劣势,所以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必须用“剃发易服”这种形式来强化自己的主导地位,以利于政权的稳定。
二、防止被汉族文化同化。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当时的满族相对于汉族来说,是一个落后和野蛮的民族,而且汉文化有着极强的同化能力,之前的北魏、辽、金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汉族同化了。清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于是准备主动同化汉族,于是便从服饰和生活习惯入手。
关于第二点,皇太极在崇德元年就对大臣们阐述过如此的忧虑,皇太极“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由此可见,皇太极在入关之前可能就已经有此想法,而多尔衮等入关之后执行的政策不过是皇太极政策的延续。
04 所谓“十从十不从”
在清初的“剃发易服”运动中,也发生了很多汉人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行动,虽然最终未能阻止“剃发易服”的推行,但是也让清朝统治者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让步,比如著名的“十从十不从”。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
其意义都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条最受大家关注,即“儒从而释道不从”,普通汉人必须遵从清朝的“剃发易服”,那么和尚(释)和道士(道)需不需要“剃发易服”呢?按照上述“十从十不从”的说法是不需要,但是“十从十不从”是否真实可信呢?
相传,“十从十不从”是由明朝大臣金之俊在投降清朝后提出,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见诸于正式命令和文字记载之中,既没有在多尔衮和清朝正式颁发的“剃发易服令”中出现类似的文字,甚至在《清史稿》金之俊的列传中也并没有提及此事,如果此事属实的话,如此有影响力的建议必定会在金之俊这个不太著名的人物传记中大书一笔,然而并没有,所以此事存疑。
然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民间却基本照此执行的,对于普通汉人男性,必须严格执行剃发易服,但是汉族女性在大婚、入殓时确实可以穿着明朝服饰,官府中的衙役的服饰也类似于明朝服饰,优伶(戏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戏曲时也多着汉服。
至于僧道们,确实也并未有剃发易服,僧人无需留辫子,道士也照旧束发。僧人继续着百衲衣,道士依旧穿着道袍,而道袍则类似于明朝的汉族传统服饰,而且因为明朝尊崇道教,明朝的汉服受道袍影响很大,但是道士也并未因此被限制穿着道袍。但是,此举是否真的是因为“十从十不从”,则不得知。
僧人百衲衣
猜你还喜欢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11-30 清朝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中,正一品大员都有哪些职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