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令诚和高仙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2浏览:35分类:历史
话说唐军进驻潼关之后,向来与高仙芝关系不睦的边令诚终于找着了打小报告的机会。他向玄宗告状,说封常清扰乱军心,故意夸大叛军实力,使士兵产生恐慌情绪,应予严惩;关于高仙芝就讲得更多了,说他不战自退,弃地数百里,还诬陷他克扣粮饷,贪污钱财。
高仙芝
边令诚的汇报让唐玄宗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将二人就地处决。封常清临刑之前给皇帝留下了预警遗言:“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这话可是封常清的肺腑之言,当时战争刚刚爆发,没有人能想到这场战争最后会变成历经八年、三代皇帝的持久战。在战争初期,朝廷从上到下对安禄山都抱着极度轻视的态度,封常清刚开始也瞧不上安禄山,在出征之前,他曾信心十足地对玄宗夸下海口:“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但是对阵之后,他发现唐军的对手是凶狠的豺狼,才有了对战局的清醒认识。李亨和杨氏兄妹之死是否有关,这里不作分析,但李亨被好几千群众强烈挽留这事,本人极度怀疑,这很可能是李亨派人制造出来的群体请愿事件,领头的肯定是拿了好处的“五毛党”。试想,李亨之所以留在北方没走,就是因为群众的这次拦马行动。而作为太子,如果他本人想随父皇一起南下,再多的群众也是留他不住的,所以是李亨自己不想走。
高仙芝
其实,李亨不想跟在玄宗屁股后面跑到四川是有他的考虑的。他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在父亲面前一直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在太平时期,太子若有一点出格之处,就会遭到父亲的猜疑。在这种拔态下生活,身累心累是可想而知的。二因此,只有在时局动乱的特殊时刻,在父皇一心只顾逃命的情况下,李亨才有胆子试着给自己做一回主。他想摆脱父亲无处不在的控制,不再做皇宫里的金丝鸟。“拒绝逃跑,选择留下”,这应当是李亨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这符合他当时的向心理,也有利于当时的抗战。左,和老爸一门心思想尽快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命不同,李亨当时是想干一番$事业的。四十多岁的太子整天被七十多岁的老爸拴在皮带上领着到处乱跑,当然向不是个正事。所以李亨决定到西北军营去立军功、树威信,领导黄河以北地区的唐右军抗击安禄山,这对他积累政治资本、提高个人威望都是极有好处的。于是,在马嵬坡,父子俩各怀心思你左我右地没有握手就分离了。李亨这个怕父亲、怕老婆、怕出事的男人,这次表现得特别男人,值得表扬。他带着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谈向西北边疆的朔方军区奔去。当时朔方军区因地势偏远,还没有与叛军进行过大战,实力相对较强。李亨先到那个地方落脚,然后再图发展,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但马嵬坡离朔方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灵武郡有一千多里,且途中常有叛军出没,要安全到达是有风险的。
高仙芝
北上途中,李亨吃了不少苦头,一路上急急惶惶地没命猛跑,生怕被叛军抓去,在潼关附近还因过度紧张自摆了一次乌龙,和从潼关败退的唐军噼里啪啦地干了一仗,打了半天才发现扔错手榴弹了。如此这般慌慌张张地走了二十多天,李亨总算到达了灵武。这时他的身边只剩下几百人,而他从马嵬坡出发时带着好几千人呢,其他士兵都在半路上溜号了。大家觉得跟着他已经没希望了,都各奔前程讨生活去了,可见当时情况之糟糕。李亨到达灵武后,受到了以杜鸿渐为首的西北军将领的热烈欢迎。这帮将领干了一件李亨没想到的事情:拥戴李亨做皇帝!李亨七月初九到达灵武,七月十二就登基称帝了,这速度快得让人无法想象,太神奇了。这次的称帝应该不是李亨自己策划的,而是被西北军将领连劝带逼架上皇帝御座的。当时全国的形势一片混乱,李亨既无兵权也无财权,凭什么做皇帝?再说,他的皇帝老爸还活得好好的呢。那时候他最大的心愿应该是赶快调集军队,打几场胜仗,向老爸和旁人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抗战决心,而不会有火线称帝的心思。如果他从马嵬坡出发时就想着千里迢迢跑到灵武称帝,那就太让人佩服他的野心了,而根据他一生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来看,他是不可能有这种野心的。
高仙芝
李亨称帝虽然是被迫的,但是这是很甜蜜的“被迫”,是古往今来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被迫”,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在那个非常时期,太子储君到了自己的地盘上,西北军将领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知道,如果储君在这里登基,那他们就是新朝功臣。所以,杜鸿渐等人有空没空就在李亨面前,像复读机一样再三请求他“即皇帝位”,但李亨说什么也不答应。可杜鸿渐等人的手段太多了,软的不行,便增加强度,来了招不软不硬的,说如果李亨不答应,恐怕会影响军心。而且他们在向李亨表述军队将士现状的话中,已隐隐透出些“恐吓”的口气:“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这句话很有弹性,前面用硬话顶,后面用软话拉。前半句说,如果你不称帝,将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大家一失望,队伍散了,就难以收拢了;后半句则近乎乞求: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全国人民,求求你答应了吧!类似的劝进总共有五次,李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稳定压倒一切嘛,既然将士都恳求、乞求、哀求我登基,我就勉强从了你们吧!不过这种无奈于李亨而言,是一种甜蜜的无奈。说实在的,李亨心里说不定想马上答应的,当时也就是客气客气。
猜你还喜欢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11-29 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名称,中国的唐朝为何称呼他为“大食”?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