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高昌国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 外交,政治,宗教情况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2浏览:39分类:历史

  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当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地理

  汉唐间发展起来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原系车师前部地,汉晋为屯戍重镇,前凉始置郡县,南北朝至唐贞观中独立建国。辖境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东。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攻高昌,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至贞观十四年(640),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其间先后更换过阚氏(460~ 491)、张氏(491~496)、马氏(496~499)、麴氏(499~ 640)四个政权,麴氏享国最久。

  高昌居民以汉族(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为主,少数族(主要为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为辅。因而高昌国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十六国时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道教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昌气候温暖,宜蚕,谷麦再熟。著名土产有赤盐、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棉布)及丝织品等多种。其地处天山南北孔道,丝绸之路北路。

  外交

  北魏

  世祖时,有阚爽者,自为高昌太守。太延中,遣散骑侍郎王恩生等使高昌,为蠕蠕所执。真君中,爽为沮渠无讳所袭,夺据之。无讳死,弟安周代立,和平元年,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其称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义成立,岁余,为其兄首归所杀,自立为高昌王。

  五年,高车王可至罗杀首归兄弟,以敦煌人张孟明为王。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巩顾礼、曲嘉为左右长史。二十一年,遣司马王体玄奉表朝贡,请师迎接,求举国内徙。高祖纳之,遣明威将军韩安保率骑千余赴之,割伊吾五百里,以儒居之。至羊榛水,儒遣礼、嘉率步骑一千五百迎安保,去高昌四百里而安保不至。礼等还高昌,安保亦还伊吾。安保遣使韩兴安等十二人使高昌,儒复遣顾礼将其世子义舒迎安保。至白棘城,去高昌百六十里,而高昌旧人情恋本土,不愿东迁,相与杀儒而立曲嘉为王。

  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蠕蠕那盖。顾礼与义舒随安保至洛阳。及蠕蠕主伏图为高车所杀,嘉又臣高车。初前部胡人悉为高车所徙,入于焉耆,焉耆又为嚈哒所破灭,国人分散,众不自立,请王于嘉。嘉遣第二子为焉耆王以主之。熙平元年,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于是遣龙骧将军孟威发凉州兵三千人迎之,至伊吾,失期而反。于后十余遣使,献朱像、白黑貂裘、名马、盐枕等,款诚备至,惟赐优旨,卒不重迎。三年,嘉遣使朝贡,世宗又遣孟威使诏劳之。延昌中,以嘉为持节、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开国伯,私署王如故。熙平初,遣使朝献。诏曰:"卿地隔关山,境接荒漠,频请朝援,徙国内迁。虽来诚可嘉,即于理未忄占。何者?彼之氓庶,是汉魏遗黎,自晋氏不纲,困难播越,成家立国,世积已久。恶徒重迁,人怀恋旧,今若动之,恐异同之变。爰在肘腋,不得便如来表。"神龟元年冬,孝亮复表求援内徙,朝廷不许。正光元年,肃宗遣假员外将军赵义等使于嘉。嘉朝贡不绝。又遣使奉表,自以边遐,不习典诰,求借《五经》、诸史,并请国子助教刘变以为博士,肃宗许之。

  嘉死,赠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子坚立。于后,关中贼乱,使命遂绝。普泰初,坚遣使朝贡,除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伯,王如故,又加卫将军。至永熙中,特除仪同三司,进为郡公。后遂隔绝。

  北周

  自嘉以来,世修蕃职于魏。大统十四年,诏以其世子玄喜为王。恭帝二年,又以其田地公茂嗣位。武成元年,其王遣使献方物。保定初,又遣使来贡。

  隋朝

  炀帝嗣位,引致诸蕃。大业四年,遣使贡献,帝待其使甚厚。明年,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冬归蕃,下令国中曰:“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帝闻而甚善之,下诏曰:“彰德嘉善,圣哲所隆,显诚遂良,典谟贻则。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伯雅识量经远,器怀温裕,丹款夙著,亮节遐宣。本自诸华,历祚西壤,昔因多难,沦迫獯戎,数穷毁冕,翦为胡服。自我皇隋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伯雅逾沙忘阻。

  政治

  麴氏王国以高昌(新疆吐鲁番县东南60里阿斯达拉)为王都,以长子为继承人,称“世子”。国王之下,置交河、田地二公,由王子担任,分别镇守交河、田地二城(交河城,新疆吐鲁番县西雅尔;田地城,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周书》卷50《高昌传》)。王廷内,置中郎,传宣王令。置令尹—人,“比中夏相国”(《周书》卷50《高昌传》),很可能兼理高昌郡事,相当于丞们兼京兆尹。令尹之下,文官系统在麴氏王朝末期,分为八部,即:吏、祠、库、仓、主客、礼、民、兵部。每部置长史一人为正长官,司马一人为副长官。八部下,置侍郎、校书郎、主簿、从事等官吏,“阶位相次,分掌诸事”;此外,还置“省事”,专门负责“导引”(《周书》卷50《高昌传》)。高昌是个高度君主集权的王国。军国大事,几乎全部由国王专断(甚至民间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也由国主决定);在国王周围也有一个很小范围的决策机构,“由世子(很可能即兼令尹)及(交河、田地)二公”组成,日常事务,由他们“随状断决”(《周书》卷50《高昌传》)。王廷诸官,属于行政官员,“虽有列位,并无曹府”,每天清晨诸官上朝,“集于牙门评议众事”(《周书》卷50《高昌传》)。官虽多而衙门少,事务性质的工作,办起来到也集中、迅速。

  高昌国和中原一样,也实行郡县制。据黄文弼考证,其大城有五,即高昌、田地、交河、蒲昌和天山城;并且倾向于五城即五郡。由于解放后大量吐鲁番文书的出土,经研究,高昌麴氏王朝后期,有都城一高昌城;郡城三:交河、田地和南平城(新疆吐鲁番县城南40里的让布工商古城,俗名“拉木伯”);县城十四:横截、永昌、无半、始昌、安乐、安昌、永安、洿林、高宁、宁戎、威神、临川、酒泉、龙泉城;镇戍四:东镇城、笃进、盐城和柳婆城。总计二十二城。《周书·高昌传》说:“诸城各有户曹、水曹、田曹”,每城由国王派遣司马、侍郎相监检校,名为“城令”。

  法律制度

  有关法律制度,《北史》和《周书》都只提到,其刑法“与华夏小异而大同”。根据高昌章和十一年(541年)都官文书,王国中央有都官部负责刑律,其长官是都官长史麴顺。为了翟忠义其人有一个奴隶逃亡,国王麴坚亲自下令,要都官部行文郡县,进行追捕,都官部的文书是直接下达给交河郡以及柳婆、无半、盐城、始昌4县“司马主者”的。说明其司法系统是都官、郡司马、县司马。

  财政制度

  财政制度方面,《北史》只提到“赋税则计田输银钱,无者输麻布”。从解放后出土的文书研究,其赋税制度较复杂,有租、有调、有徭役,还有诸如“丁正钱”、“远行马价钱”、“逋绢钱”等杂税。王国中央负责财政的机构可能是民部或仓部;徭役的征发,特别是有关军事性徭役的征发,可能由兵部负责。在地方郡县,负责机构可能是“户曹”。

  军事

  武官系列,最高级的是左、右卫将军,很可能即由交河、田地二公兼任。其次,是建武、威远、陵江、殿中、伏波五将军(《周书》卷50《高昌传》)。近百年来,由于考古发掘。大量碑志、文书出土,将军称号除上述五名外,另知有冠军、奋威等号。沙漠城邦国的高昌,骑兵是主要兵种,其“兵器有弓、箭、刀盾、甲、靳”;兵部对马匹和马料控制甚严,出土的麴氏高昌兵部文书中,不少是有关马匹和马料征调和管理的。兵部只负责军队的行政管理,军队的指挥和统率权则属于国王和左、右卫将军,即国王和他的儿子们。由于马匹数量不多,高昌国的骑兵数量大概在4000骑左右。

  宗教

  另据文献记载,高昌自古即流行佛教。从国王到百姓笃信佛教,曾有“全城人口三万,僧侣三千”的记载,可见高昌国的佛教香火之盛。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高昌国师鸠摩罗跋提就曾向苻坚献梵本《大品经》一部。弘始二年(400)法显西行途经高昌时,也得到供给行资,顺利地直进西南。当时也有高昌沙门道晋、法盛等游历西域。并有沙门法众、沮渠京声等从事译经。由此可见这时高昌佛事已经非常兴盛。

  麴氏王朝成立后,佛教受历代诸王保护,佛法隆盛。当地统治者也极为尊崇佛法,如高昌王麴伯雅听沙门慧乘讲《金光明经》,竟以发布地,请慧乘践之。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高昌国王麹文泰迎来了大唐帝国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玄奘西游时,国王麴文泰率全城欢迎,热情款待,并请求永留其国。麴文泰坚决挽留,玄奘绝食数日,才获准允其西去。但是,还坚留玄奘讲经一月,并度四沙弥以充给侍,又赠送法服、黄金、绫绢等物,派遣二十五人、马三十匹,为之送行。又写信给龟兹等二十四国,恳请护卫玄奘法师。从这些方面,可以知道当地崇信佛法不遗余力。但史籍中记述寺院情况不详,《名僧传》记载︰约当太和年间(477~499),高昌有仙窟寺、尼寺都郎中寺。《西州志》残卷记载︰柳中县界至北山二十五里之丁谷窟,有一寺一禅院;又前庭县界山北二十二里之宁戎谷有窟寺一所。回鹘时也盛行佛教,宋·乾德三年(965)十一月,西州回鹘可汗曾遣使僧法渊,到京城献法牙、琉璃、琥珀盏。雍熙元年(984)王延德自高昌还,在《行记》中谈到高昌尚有佛寺五十余所,都是唐朝赐额,寺中备有《大藏经》。又有摩尼寺,寺中皆有波斯僧徒。一直到元、明之际,高昌一带仍奉佛有僧寺。及回鹘移住后,除潜信摩尼教外,亦信奉佛教、景教、祅教等。

  十九世纪以后, 经多次考古探险,出土无数佛像、佛画,与梵语、胡语、汉文、回鹘语经典等。此中,以回鹘语写成之经典,有《金光明最胜王经》、《方广大庄严经》、《弥勒下生经》、《天地八阳神咒经》等,多为译自汉译藏经之转译本。此外,此地另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伯孜克里克石窟等著名佛教遗迹。

  汉代以后,汉人逐渐迁入(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在回鹘移住以前,受汉族影响甚深,其风俗政令、文字等悉与华夏大同小异。另据文献记载,此地自古即流行佛教。依《出三藏记集》卷八所载道安〈摩诃波罗蜜经抄序〉言,前秦·建元十八年(382)正车师前部王弥第来朝,其国师鸠摩罗跋提献胡本《大品》一部。及北凉·沮渠蒙逊领有此地后,高僧辈出,译经风气大盛。麴氏王朝成立后,佛教受历代诸王外护,佛法隆盛。玄奘西游途中,路经此地,国王麴文泰率全城欢迎,热情款待,并请求永留其国。玄奘婉拒,惟停留一个月,并为讲《仁王经》。及回鹘移住后,除潜信摩尼教外,亦信奉佛教、景教、祅教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