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苏逢吉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是什么下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身处五代十国。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从中国古代五千年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明的帝王若得贤达的宰相辅佐,总能“顺天应人”,得民心而得天下,最终开创一片宏伟基业,打造一代太平盛世,留得一段千古美谈,收获一世颂赞英名。反之,若君王狂暴,宰辅贪虐,即便君臣逞一时极盛之武功,侥幸夺得天下,也会突然从巅峰“断崖式跳水”骤然亡国。

  至此,大家几乎都会想到耳熟能详的秦隋两朝,然而今天小编要讲的却是另一个乱世王朝,无明君无贤臣,一味贪婪蛮干,最终一载开国,定鼎中原,三年骤亡,君臣尽死,从而成为了古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为经典的写照。

  而造成这一切的悲剧,其一朝之帝王恐怕还未必要负主要责任,责任最大的当属那时专权辅国的一代宰相。这位宰相在历史上名气虽不及汉之萧曹,也不如唐之房杜,却也是才干过人,曾为一朝两代帝王撑起一片江山,只因做出了许许多多奇葩之事,又无从革除积弊,自负至极,竟落得逃入乡村民舍,最后不堪受辱,自尽身亡。

  这位宰相有一个非常喜庆的名字,名叫苏逢吉,字庆之,出生于唐亡之际的乱世,是京兆府长安人,即如今陕西西安。他的父亲名叫苏悦,苏逢吉的母亲早丧,苏悦一直鳏居,并没有续弦或有侍女相从。然而他却非常嗜好饮酒,虽然酒量不行,却整天必须要有酒水相伴。不过有一点,他喝酒之时,别人提供的饭菜,他绝不接受,只有儿子苏逢吉做的饭茶,他才肯下箸就食。

  最早的时候,苏悦在王氏蜀国当官(前蜀),位列朝堂,而苏逢吉那时候恰好刚刚学写文章,便经常替父亲代笔做文书。后来前蜀被后唐所灭,苏悦跑到了中原,就做了后唐明宗皇帝女婿石敬瑭麾下第一猛将刘知远的从事,相当于高级助理,并得到了相当大的礼遇,于是又大胆向刘知远推荐了他的儿子苏逢吉,说道:“老夫已经八十几岁了,才华和器量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苏逢吉,粗略学了点文化,会挥毫捉笔写点文章,性情恭顺,做人做事恪尽本分,如果明公不嫌弃犬子卑微,我希望您就留他在身边侍奉左右。”

  当时河东节度使府上缺一名掌书记,刘知远想让一名叫丘廷敏的进士来担任此职,不想丘廷敏认为刘知远拥兵自重,迟早要和朝廷翻脸,就以生病不由,未能赴任,而被改派到凤翔府麟游县做县令,这时刘知远想起了苏悦之子苏逢吉。

  没多久,刘知远便召见了苏逢吉,见他神清气爽,仪表不俗,就非常喜爱,过不了多长时间,便提拔他为宾佐,也就是高级幕僚,从今往后凡事谋议任何大事,苏逢吉都作为贴身秘书侍立在他身侧。

  后来苏逢吉做了宰相,召见地方前来述职的官员时,见到了昔日的丘廷敏,便抚摸着宰相的座椅,对他戏言道:“这把交椅原本是你丘县令的,何故当年却让与了我这样的匹夫!”丘廷敏听了之后非常尴尬,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才得以告退。

  不久之后,唐末帝李从珂在妹夫石敬瑭和北方强大契丹辽国的威逼之下,带着秦皇传国玉玺登楼自焚,石敬瑭便在比他年幼整整十岁的干爸爸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扶持下,做上了后晋王朝的皇帝宝座。

  而作为石敬瑭亲兵队长出身的刘知远,由于曾经救驾有功,又向来少言语多威严,因此深得这位后晋高祖皇帝的信赖,在朝中位高名重,竟被派往北都太原做镇守一方的节度使。这时的刘知远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为人极为低调,很少接见外人,甚至连身边的从事都没多少机会向他奏事,只有苏逢吉每日侍奉在他左右。

  每当刘知远桌案上的公文堆积如山,他还没及时处理,其他文书助理都不敢上前提醒,只有苏逢吉敢将一两件重要的文案置于衣袖当中,跑到他跟前,等到这位脾气火爆,一贯面无表情的刘节度使稍有一丝笑容,便拿出文案向前禀报,而刘知远也从来没有斥责过他一句,多数时候都接受了他的进言。

  后来晋高祖石敬瑭在天下人的鄙视和叛离下,忧惧交加,一病呜呼,他的大侄子晋出帝石重贵不堪忍辱,冒然挑衅契丹大辽,最后酿成亡国悲剧。这时候,作为地方实力派的诸侯刘知远见中原无主,立马在大本营太原建号称帝,开创了“后汉王朝”,成为后汉高祖皇帝,苏逢吉从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判官一跃成为了后汉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相当于常务副宰相。

  不久,刘知远从太原前往汴梁号令天下,苏逢吉则在朝廷总领百官,军国大事全都由他一人裁决,虽然他非常专权,然而朝中的事务却没有一件迟滞不办的。当时后晋旧官李涛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在刘知远身边工作,也得到了刘知远的宠信。

  这个李涛本是苏逢吉的外甥,非常会察言观色,他生怕会受到苏逢吉的忌惮,就向刘知远进言说朝廷没有必要设好几个副宰相,这样会导致百官统属不定,秩序混乱,办事效率降低,刘知远原本就是个不通文墨,行事刚猛的武将出身,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就更加把朝中大权交由苏吉逢独揽,并加授他为吏部尚书,替皇帝掌管朝中官员的选取和任免,没多久,又将他晋升为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了,并监修国史,苏逢吉高兴得呼天喊地,手舞足蹈,难以自抑。

  后来,石敬塘的妹夫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不肯向后汉称臣,想借辽国的兵威盘踞河北重镇邺城与刘知远对抗。刘知远深知老同事杜重威当年就连石敬瑭都不放在眼里,于是御驾亲征,而苏逢吉跟随刘知远出征,在军中居然数次喝醉折辱皇帝的亲兵队长郭威,这个郭威后来也像刘知远一样,改朝换代做了后周王朝的太祖皇帝,由此看来,五代十国那个纷乱时期,亲兵队长才是最危险的人物。

  刘知远平定杜重威的叛乱之后,不久便病重不起,于是召苏逢吉、杨邠、史宏肇等重臣进入寝殿,在病榻前接受遗诏,让他们担负起顾命大臣的职责。苏逢吉为了扩张自己在朝中势力,又把最助力的外甥李涛极力举荐进朝廷中枢,最后被晋升为宰相。

  李涛一朝得志,也有点忘乎所以,居然上书向新皇汉隐帝刘承祐请求,将掌管军队的正副枢密使外放到地方做节度使,汉隐帝认为这是想分解皇帝的权力,于是大怒,将李涛罢相,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李涛之所以敢如此大胆上书,都是苏逢吉在背后指使。

  当初,刘知远开国称帝,苏逢吉与苏禹珪同在中书省做宰相,当时许多官员的任免,他二人都有违国法旧制,甚至到了肆意任为的地步,以至天下非议纷纷。可由于刘知远对二人极为倚重,因此没有人敢向上进言。

  而苏逢吉又特别贪财,甚至在朝廷毫不避讳,想要求官晋升之人,只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便替人谋取好的职位。后来杨邠也入阁做了宰相,才稍夺二苏之权,苏逢吉也对杨邠有些忌惮,于是收敛了许多。

  杨邠整治吏治,更改二苏为相时的弊政,一直都叹息十分艰难,以至于将名门贵戚出身的侯补冗官全部都罢黜了。当时人物议论杨邠为相时的情形,都说是苏逢吉、苏禹珪给杨邠留下了一个极为不公的烂摊子。

  当初凤翔李永吉来到京师向后汉称臣,苏逢吉认为李永吉是前朝后唐秦王李从严的儿子,王侯世家必定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就派人向李永吉索要一条唐皇玉带,并许以一州刺史之位。李永吉无法拿出一条前朝玉带,苏逢吉便使人到市集买来一条价值数千缗的玉带,强迫李永吉花数倍之钱购买回去才肯作罢。

  后来出使南方马氏楚国的使臣王筠回到朝廷,苏逢吉又怀疑他获得了楚王的重赏,便又派人百般勒索,扬言许以一州之地,王筠被折腾得叫苦连天,只好变卖一半家产,用十几匹骆驼装载换购的金银玉器献给苏逢吉,可那一州刺史之位却从未兑现。

  起初刘知远刚到汴梁,前朝后晋的宰相冯道、李崧被辽国所俘,被关押在河北真定,刘知远便将李崧在汴梁的豪宅赐给了苏逢吉,冯道的别墅便赠予了苏禹珪,而李崧在西京洛阳的产业,也都全为苏逢吉所有。

  后来辽军北撤,李崧、冯道从真定回到朝廷,李崧的弟弟李屿则以苏逢吉占据了他们李家的宅子为由,时常在外发出怨恨之言。李崧吓得赶紧将西京洛阳的房契地契献给苏逢吉,可苏逢吉并不买账,依旧表现得不高兴。

  没过多久,李崧的仆从诬告李崧谋反,苏逢吉则引诱仆从供说李崧反状,并立马告知当时负责皇宫和京师安全的御林军指挥使史弘肇,将李崧一家全部逮捕。李屿则在狱中招供,说他与兄长李崧,以及家仆二十人商议,等到先帝入葬山陵时,他们就趁京师空虚,一同纵火谋乱!苏逢吉则私自将供纸上的“二十人”改为“五十人”,而后交与有司,使得李崧全家被诛。

  苏逢吉就是这样一个擅于行文,好杀残忍之人。之前刘知远还在太原做节度使的时候,命苏逢吉清理狱中冤案谓之“静狱”,以此来为自己生日祈福,不想苏逢吉却将狱囚尽数判处死罪,全部斩杀上报说“狱静矣!”,刘知远听完之后,被惊得目瞪口呆,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他做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刘知远对四方蜂起的盗贼感到十分忧虑,于是调兵遣将进行捕杀和驱逐。苏逢吉则为皇帝草诏,宣告天下道:“如果家中或四邻有做盗贼者,全族一并处斩!”朝中同僚认为这样太过严苛和残暴,就对苏逢吉说道:“一家人当中有盗贼就要被株连,这已经不是正常的王法了,乡邻保里都要同罪,这样是不是太严重了?难道相国要让本朝比秦朝还要残暴吗?”

  苏逢吉则认为乱世一定要用重典,仅仅去掉了“全族”二字,当时负责郓州捕贼的使臣张令柔一天就杀死平阴县村民十七人,竟惹得天怒人怒,四方沸腾,而苏逢吉却不以为意。

  后来又有卫州刺史叶仁鲁奉命捕盗,当时一个村中山民已入山中驱逐盗贼,叶仁鲁带兵尾随其后,见山民逐走了盗贼,他便将山民当作盗贼,全部捉拿,不分是非黑白尽数挑断脚筋,弃之荒野,以致山民号呼而死,当时天下为山民鸣冤之人数不胜数,而苏逢吉反而认为叶仁鲁非常有能力,还以朝廷的名义予以表彰,自此天下盗贼更加滋长泛滥。

  苏逢吉又好侈靡之风,喜爱华丽的服饰和珍贵的美食,中书省为宰相们提供的饭菜,他从来不吃一口,而是自己安排天下名厨为他烹饪伙食,而且每一个顿每一个菜都必须是山珍海味。

  苏逢吉还经常在自家豪宅中举行疯狂派对,邀请朝中的权贵们大行酒乐,一晚上就要花费上千匹缗的费用。他的妻子武氏去世,送葬的开销堪比后妃,已经大违礼制。而他本人又对儒家正统礼法肆意破坏,继母去世不服丧,妻子没死多久,却让儿子新官上任,没有一点守孝丁忧的意思。他的庶兄没有向他通报,就跑进了他的家门,苏逢吉居然诬陷他犯法,将其杖杀。

  汉隐帝乾祐二年,苏逢吉被晋升为三公大司空,后来的周太祖郭威在当时做了镇守邺城的节度使,苏逢吉非常忌惮郭威手中的兵权,就奏请汉隐帝将郭威招回京师来做枢密使。

  史弘肇却认为可以让郭威一面在邺城领兵,一面兼任枢密副使的职务,这样能够更好地威慑地方诸军。汉隐帝听从了史弘肇的意见,苏逢吉因此怨恨他反对自己。

  没多久,大臣王章举办宴饮,苏逢吉与史弘肇居然在席上相互讥讽,后来竟动起武来相互殴击,从此以后将相二人便视若仇敌。苏逢吉也曾冷静过一时,想要外任封疆大吏,暂时远离京师来纾解史弘肇的恼怒,然而最后还是放弃了。有人问是何缘故,苏逢吉答道:“如果我出镇一方,丢失手中相权,史公稍稍动动手指,我就成齑粉了!”

  刘知远的妻子李太后幼弟李业也非常厌恶史弘肇、杨邠等人,苏逢吉知道之后,就经常挑唆和激怒他去中伤史弘肇等人。后来汉隐帝和李业将史弘肇诛杀,却大出苏逢吉的意料,他也感到十分惊骇,毕竟没想到同为两朝元老的史弘肇会突然家破人亡。不久之后,苏逢吉被加授宣徽使,并代掌枢密院的职权。

  这时邺城的郭威闻史弘肇被害,同为武将的他心感不安,而汉隐帝与李业也正在谋划如何夺取郭威手中兵权。郭威闻知之后,就与帐下谋士们商议对策,最后竟对三军谎称汉隐帝受李业等人蛊惑,诬陷郭威与三军诸将造反,并已下诏要将郭威与诸将诛杀,一时间众情汹涌,于是郭威宣布起兵“清君侧”,诸将三军都一致听从他的号令杀向京师。

  苏逢吉听说邺城兵变之后,十分慌张地对左右说道:“萧墙之变来得如此突然!要是皇上肯听我一句话,也不至于如此!”后来他又在夜间做梦梦见已死的李崧,于是叹息道:“梦见生人与死人相接,无吉事也!”

  没多久,郭威的大军杀至汴梁,汉隐帝亲自督军与叛军大战于城外刘子陂,不想后汉官军大败,叛军将要入城。苏逢吉陪同汉隐帝准备逃回汴梁城死守,不想竟被城中守将闭门所拒,君臣等人只好夜宿于城外七里郊,当晚与群僚痛饮了一番,苏逢吉准备挥剑自刎殉国,不想被左右所阻止。到了天亮的时候,汉隐帝又带着大伙躲到附近村中民舍当中,苏逢吉实在不想再这样像街头老鼠一样四处躲藏受辱,就悬梁自尽了。

  汉隐帝带着亲信残部继续向西北方向逃跑,手下侍从郭允明见身后不远扬尘大作,便误以为是郭威追兵已至,于是突然将汉隐帝扑倒,用利刃反复捅杀,准备将其尸首献给郭威“将功赎罪”,可结果没料到赶来的竟是前来拱卫隐帝的后汉军队,郭允明鬼迷心窍弑杀天子,引得众人大为愤怒,最后郭允明也只好当场自刎以谢天下。而苏逢吉的首级也被郭威下令枭首,悬挂于冤死的李崧就刑之处示众。

  后来郭威入主汴梁,建立后周王朝,称帝立国,改元广顺,虽然苏逢吉曾经与他有仇隙,但是作为一代开明仁主,他还是非常怜悯苏逢吉的忠义,于是将西京洛阳的一处庄宅赐给了逢吉之子。苏逢吉作为一代名相,没有很深的学问,气度也不够恢宏,裁决国事几乎是随心所欲,因此造成后汉王朝在五代乱世当中最无法度,且又好杀残忍,一味蛮横,不施德政,竟使后汉成为了五代之中最不得人心,国祚仅仅三年最为短促的悲剧王朝。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