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死后唐朝用了六年才解决叛乱 唐朝为何花了那么多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对唐代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安禄山死后,唐代还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乱?有哪些原因?
造反这件事,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重罪,特别是像安史之乱这样改变了整个大唐局势的重大事件了。
之所以在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六年,里面的原因有三点,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点,唐王朝被安禄山打了个措手不及,实力大损
在安史之乱前后,流传着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公元754年,杨国忠告诫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造反,唐玄宗不信;
太子李亨也上书告诫唐玄宗,让他警惕安禄山,唐玄宗依然不信;
直到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领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的唐兵和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时,唐玄宗依旧不信安禄山造反了。
《资治通鉴》记载: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这便是大唐为何在安禄山死后还打了六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舒服久了,缺乏忧患意识,直到七天后,越来越多战报传来,他才终于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在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唐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唐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制定了以守代攻的打法,选择坚守潼关,拖垮安禄山的策略。本来安禄山势不可挡的气势已经被遏制,唐玄宗又听信太监的话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下一任接手的元帅哥舒翰在一番思量后,发现还是高仙芝的方法最好,两位名将在战略上都觉得防守是遏制安禄山攻势最好的办法,惋惜,唐皇不听。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放弃防守正面迎敌,一边是刚刚招募的游兵散勇,另一边是久经战阵的判军,最终二十万唐军逃回去只有几千人。经此一役,唐代的劣势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这便是第一个原因,安史之乱一开始唐代的主力便遭遇了惨败,高级将领也损失惨重。
第二点,安禄山的死是内部叛乱,且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火拼
我们了解凡是涉及权力过渡的问题,必须要考虑继承者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对组织整体实力造成了影响。在安庆绪继承帝位的问题上,造成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对组织实力的影响也小。
那么,为何安庆绪身为次子还是从父亲手中夺权,遇到的阻力反而很小呢?
说到这件事,就要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1,安禄山集团权力继承人;
2,刺杀安禄山的执行人是谁;
3,策划刺杀安禄山行动的负责人是谁。
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在他造反那年的夏天被封为驸马,唐玄宗特令其定居长安(也有监视、威慑安禄山的意图,类似于人资),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确定,安庆宗就被愤怒地唐玄宗赐死了。所以,虽然安庆绪身为次子,但他此时却是合理地顺位继承人,他要继承安禄山的位置,名义上是说得过去的。
策划这起事件的人,是安史之乱中少数左右逢源的人,他便是安禄山最信任的军师兼丞相——严庄。
因为安禄山身体肥胖,连穿衣都要几个人伺候。在他起兵的时候,身上已经长了许多疮疖,这种疾病使得他视力渐渐模糊,还要经常忍受病痛折磨,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差。严庄也被安禄山暴怒中抽了几鞭子,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埋下了。
恰好安禄山身边的亲信太监李猪儿,因为小时候被安禄山看上,给强行阉割留在了身边,所以一直对安禄山怀恨在心。当严庄找上他,并稍微许诺好处,李猪儿便答应参与这起谋杀安禄山的事件。
至于性格懦弱,没有主见的安庆绪在严庄面前更是被轻松说服,安庆绪这性格从小就被安禄山嫌弃,他对于父亲的情感并不浓烈。
事后,在高尚、严庄的操作下,安庆绪成功继承了安禄山的帝位。不过,严庄担心他性格无法压服大臣,严庄便接管了权力,并利用封赏官位来稳固他们夺权的成果。经历了这位军师的一番神操作,整个夺权进行得稳稳当当,基本没有出现不可估量地实力损伤。
第三点、墙头草史思明
“安史之乱”中,安指安禄山、安庆绪政权,而史指的就是后续的史思明、史朝义一伙了。
史思明和安禄山性格颇为相似,都属于表面温顺,笑里藏刀的类型。他跟随安禄山一起造反,被封为范阳节度使,手里控制着十三个郡,合计八万兵马。但当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的力量反而超过了被唐军主要针对的安庆绪,也就是名以上的“燕帝”。
史思明听调不听宣,对安庆绪让他交出兵权的行为视若无睹,后来史思明在安庆绪派人前去警告他时,毅然选择了投降唐代。唐肃宗把史思明当做拉拢教程的典范,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
邺城之战后,安庆绪终于无力抵挡,他许诺史思明出兵救他就让出君王的位置,这位“ 外示顺命,内实通贼”的归义王,在杀死了劝阻自己的军师耿仁智后,毅然再一次反叛了唐代,接受了安庆绪的势力,当上了大圣燕王。从此时开始,安史之乱的叛军势力领导便由安向史转变。
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持续了六年,原因全在于唐王朝内部的决策失误和宦官弄权,以及外部安史集团准备多年,实力雄厚。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1]赵歌. 唐代宦官专权若干问题试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马强.大动乱时期的士庶遭际与记忆——基于涉及安史之乱出土唐人墓志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4):22-29.
[3]刘治立.论《安禄山事迹》自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03):26-29+44.
[4]张冠凯.安禄山叛前与各方势力关系发微[J].晋阳学刊,2018(02):124-129.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安禄山为何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向长安发动安史之乱?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