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刘禅有何特长之处,能让刘备选他为继承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8分类:历史

  刘禅,即蜀汉怀帝,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屋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刘禅的标签是“乐不思蜀”四个字,他一生中最令人难以忘记的事情是在一场宴会上。

  司马昭派兵灭蜀后,将刘禅带到了洛阳。因刘禅主动投降,司马昭为收拢蜀汉人心,封他做了个安乐公,并且设宴款待,邀请了包括刘禅在内的一帮蜀汉参加。

  在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歌女唱蜀歌,跳蜀舞,跟随刘禅到洛阳的蜀汉大臣一听一看,想起了亡国之悲痛,纷纷落泪了。

  司马昭看向刘禅,只见他不仅没有悲伤,还嬉嬉笑笑,非常高兴。看到刘禅这样的表现,司马昭也放松了对他的戒备,对自己的心腹说:“刘禅这人没心肝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无法保全蜀汉,何况是姜维呢?”

  当然,司马昭多疑且阴险,对刘禅还是不放心,打算再试探一番。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还想蜀国否,刘禅回答得没心没肺,抛出了一句“此间乐,不思蜀。”

  得知刘禅是这么回答司马昭后,随从郤正教他要是司马昭下次再这么问,你应该表现得非常伤心,流着泪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我心里难过,无日不想念。”

  郤正教刘禅这么说,主要是想试一试司马昭会不会将蜀汉旧臣和刘禅放回蜀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刘禅也是一个憨厚之人,他答应了郤正,下次司马昭这么问,就按照他的话回答。

  果然,没多久司马昭再次问起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照着郤正的话说了一遍,连动作都装得很像。司马昭也是个明白人,刘禅前后两次态度不一,必然有人教他这么回答的。

  面对司马昭的质问,刘禅也不在装了,他供出了郤正,说这些话就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和众人一听,哈哈大笑,就这样刘禅被扣上了一个“乐不思蜀”的标签,成了众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刘禅也因为自己的“乐不思蜀”,躲过了致命的鸩酒,虽失去了皇位,但得以安享晚年,在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中,算是少有的善终了。

  因为有“乐不思蜀”这么一个标签,刘禅的形象在后世一落千丈,他成了后人眼中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

  那么,刘禅的父亲刘备为何要选择“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呢?因为“乐不思蜀”而留下负面影响的刘禅,在他执政期间,真的是昏庸无能之君吗?

  事实并非如此,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刘禅的评价不低,给出了“后主任贤 相则为循理之君……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这样的评语。

  刘备儿子有4个,为何选刘禅继位?

  刘备算是老来得子了,有刘禅之前,他收了一个义子刘封,后相继有了刘禅、刘理、刘永三个儿子,一共4子。

  四个儿子中,较为有名的是刘封和刘禅,因刘封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在继承问题上有着明显劣势。古代帝王看中血脉相传,刘备也不例外,自从刘禅一出生,刘封基本上失去了继位的权利。

  刘封刚猛,武艺高强,在军中带兵多年,对刘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诸葛亮借刘封兵败,劝刘备让刘封自尽。刘封无奈,只能自裁,他一死,刘禅的继位之路便没有了阻碍。

  那么刘备为何非要选刘禅继位而不是刘永和刘理呢?原因也很简单,刘禅是长子,古代由长子继承是惯例。

  刘备也是过来了,他亲眼看到了荆州刘表因废长立幼带来的后果,刘禅即便资质平庸,并无大志,只要不犯大错,安安稳稳等刘备病逝,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诸葛亮,赵云等蜀汉元老对刘禅有感情,拥护支持刘禅,让刘备立刘禅为太子,让他继位的想法更加坚决了,因为只有君臣和睦、同心,蜀汉才能复兴。

  因此,刘备在世时,刘禅虽没有表现出精明能干之才,但也没有犯大错,中规中矩的刘禅是刘备最好的接班人。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少年时天资聪慧,绝非庸才,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很高。《三国志》中诸葛亮对射君说刘禅聪明过人,射君又将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告诉了刘备。

  刘备听闻大喜,高兴地说道: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三国演义》中,早就将少年时的刘禅贴上了“弱智”的标签了,当然这仅仅是小说,还是应当以《三国志》内容为主。

  刘备有识人之能,诸葛亮也绝非谄媚之徒,二人均认为刘禅聪慧,可见他绝非什么都不懂的庸碌之辈。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辅政,再次称赞他“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对于长子刘禅,刘备对他的教育很上心,让他读一些史书和儒家经典,掌握治国的本领,刘禅一一照做,并且完成得不错。

  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刘备尽到了自己养育儿子的责任,在刘禅的教育问题上,他没有过错。

  刘备逝世后,蜀汉留下了一个烂摊子,17岁的刘禅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继位。刘禅知人善任,大胆放权,重用诸葛亮,给予他开府治事之权,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既稳住了国内政局,又平定了南中,北拒曹魏,东和孙权,兴修水利,发展贸易。

  君臣合德如鱼水,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一度繁荣到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哗,路无醉人”的盛况。

  每一位贤相的背后,必然有一位有能力的君主。从某种意义来讲,诸葛亮之贤,即刘禅之贤,君臣只有通力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使得蜀汉复兴。

  诸葛亮逝世后,刘禅能够收回相权,巩固自己的皇权,这么做相当聪明。无论是蒋琬还是费祎都不具备诸葛亮的能力,这点刘禅是心知肚明的。

  在处理君臣关系时,刘禅也表现得相当有智慧,曹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大将夏侯霸避祸逃到蜀国。夏侯霸之父夏侯渊在曹刘汉中之战中战死,刘禅怕夏侯霸心存芥蒂,在接见这位魏国降臣的时候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刘禅的意思是大军交战难免死伤,夏侯霸之父并非死于我父之手,我们俩没有仇恨。接着,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子是夏侯氏之甥,用亲情与夏侯霸拉近距离,化解他心中的疑心。

  刘禅的三言两语,让蜀国得到了一位良将,从此夏侯霸为蜀汉效力,忠心耿耿,在姜维北伐中原之时用心辅佐。

  作为皇帝,刘禅相对简朴,没有非常奢靡的生活,这是非常难得的。曹丕之子曹睿虽然英明,但在糟蹋国家钱财方面也是一把能手,美女、宫殿不少,宫中花销甚多,俭朴方面,刘禅做得相当不错。

  当然,执政蜀汉40年的刘禅,也有昏聩之举,如宠幸宦官黄浩等人,历朝历代,皇帝亲近宦官是很常见的,刘禅只不过是做了个亡国之君,他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了而已。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