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后世对阿济格的评价如何?阿济格有哪些成就?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爱新觉罗·阿济格,满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他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缺少智慧、性格粗暴。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又以靖远大将军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顺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随后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

  拥护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无疾而崩,清政权内部围绕着皇位的继承问题,开展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犹豫未决。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王权争夺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其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知诸王。

  与此同时,阿济格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

  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人物评价

  总评

  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历代评价

  顺治帝:“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劳苦功高。” “运筹决胜,懋着勋庸。”

  日本商人国田兵右卫门等:“称作哈图鲁王子(即巴图鲁王子,“英亲王”之满语称呼)的是九王子的哥哥,他也是君王的叔父。听说是个粗野人,考虑问题粗率,所以从来不过问政务。看来年纪近五十岁,麻脸,身材魁梧,眼神令人望而生畏。为人剽悍,在交战时,攻城陷阵,无往不胜,大明和鞑靼交战之际,屡建军功。在攻陷内城时,城中乞求投降,虽然君王已下令宽恕,可是哈图鲁王子仍不答应,而杀掉许多人。由于这个错误,被罚将其领地收回若干。但是,他出于忠诚,明白国法是国家制定的,必须严格遵守,所以对于这个处分,从来没有怨言。”

  谈迁:“英王敢战气如虎,胡床解甲罗歌舞。邸第斜连鳷鹊旁,妖鬟尽隶仙韶部。急管繁弦春复春,曰周曰召浸情亲。倏焉日匿西山下,高冢祁连宿草新。”

  乾隆帝:“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