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赵国最后的大将,最后却被赵王杀害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从李牧围歼匈奴10万骑兵之后,赵国北方十年内一片祥和,再无外族敢南下侵扰。
李牧功成身退,并没有呆在代郡,而是返回邯郸做了一般的官员。
公元前244年,赵孝成王去世,昏庸无能的赵悼襄王即位,名将廉颇被气走,朝中重臣赵奢、蔺相如德国相继去世,这时李牧成了朝中重臣。
公元前243年,燕国攻打赵国失败后,李牧率军反击,接连攻下武遂、方城,这是李牧在中原的第一战。
《史记》有记载,“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更昏庸的赵王迁即位,他宠信奸臣,打压忠臣,赵国实力再一次削弱。
嬴政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派遣大将樊於期攻克了赵国的平阳、武城两座城池,赵军将士死亡近十万。
《史记》有记载,“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兵出上党,穿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接连攻克赤丽、宜安两城,兵锋直抵邯郸。
情况十分紧急,赵王急忙将镇守雁门的李牧调回,任命他为大将军,抵御秦军的攻击。
当时秦军接连大胜,士气高涨,而赵军连败士气低落,因此不宜硬碰硬。
所以,李牧采用高筑营垒,坚守疲敌的策略,不管秦军如何叫骂,赵军全然不为所动。
樊於期懂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明白长久对峙于己方不利,因此使计想骗李牧主动出击。
假装攻击肥下,诱使李牧出城,没想到李牧早已看穿樊於期的计划,依然固守不动。
樊於期忍无可忍,最后真的分兵攻击肥下,结果被李牧抓住机会歼灭一部。
吃过败仗的樊於期变得谨慎了,在与赵军的对峙中异常小心,可是依旧被李牧找到破绽,数次设下埋伏,结果被赵军击败。
因为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逃到边陲之地的燕国避难。
这一场战争,赵国沉重地打击了秦国,六国都得到暂时的喘息之机,连赵王也认为,只要有李牧在,秦国就休想灭掉赵国。
因此,赵王也给予了李牧足够高的地位,封他为武安君,战国历史上只有四人得到过,除了李牧外,另三人分别是苏秦、白起和项燕。
《史记》有记载,“封李牧为武安君。”
樊於期走了,秦国还有王翦、蒙恬等名将,嬴政一统天下的进程不会受到影响。
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派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秦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邯郸北方,一路进攻邯郸南方。
李牧当机立断也兵分两路,南路军据守长城抵御秦军,自己则亲率北路军攻击秦军北路。
一番大战,李牧取得胜利,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南下与南路军联合。
秦军知道敌不过赵军,只得退兵回国。
公元前229年,赵国北部发生大地震,国力衰弱之极,嬴政派王翦率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
秦军兵分多路,战事起初相当顺利,完成了对邯郸的包围。
邯郸城内虽然大多是老弱病残,而且粮食有限,可是在李牧的戍守下,整整一年时间,王翦都没有办法攻破。
可是人力有时穷,李牧就算是战神,也抵挡不住敌人接连不断的进攻,更何况有些手段比战争更加恐怖。
《史记》有记载,“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王翦得到嬴政的支持,在秦国间谍的配合下,重金收买了赵王的近臣郭开,不久后李牧被杀害。
李牧的死亡,为秦灭赵扫开了最后一颗绊脚石,一年后,王翦攻破邯郸城,赵王迁被俘。
李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名将,没有战死在沙场,却被效忠的赵王所害,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29 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 11-29 廉颇对于赵国是无愧于心,但为何却客死在楚国寿春?
- 11-29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 11-29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赵国陷入最为虚弱的状况中,为何还能击败来入侵的燕国?
- 11-29 当魏军攻打赵国时,身在齐国的孙膑有想过要救赵国吗?
- 11-29 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为何却不像赵国那样恢复元气?
- 11-29 李牧在哪场战争中解救赵国都城之危,而被封为了武安君?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