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康熙登基后后是如何对待哥哥福全的?他的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康熙是顺治帝的儿子,由于他的父亲英年早逝,所以康熙皇帝在8岁便登上了皇位。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历经十二帝,其中最有作为者当属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熙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执政时间长达61年,期间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维护了国土完整和统一,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帝一生最大的“污点”恐怕就是晚年的“九子夺嫡”,与其几个儿子相比,康熙这个皇位来得颇为轻松!而且他是以顺治帝第三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福全!

  那么康熙帝为何能够“无视”嫡长子继承制,跳过哥哥,直接继承皇位呢?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共育有八子,四子早夭,其中包括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所以“幸存”的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就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而且福全的生母是顺治帝最为宠爱的董鄂妃,于情于理,福全都应该是下一任的皇帝!

  但据《清史稿》所载: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由于其生前未立储君,所以接受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即后来的康熙帝。

  之所以选择皇三子而不是皇二子,原因有二:

  其一,顺治帝为多情之人,并不眷恋皇位,他曾在福全年幼时问其志向,福全答曰:“愿为贤王”,此话说到了顺治的“心坎里”,他认为当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然福全有此志向,他自然会满足。

  其二,玄烨年幼时出过“天花”,并得以幸存,仅在脸上留下几个小斑点,并对“天花”产生了抗体,因而被视为“天选之子”,顺治帝驾崩时其子都年岁尚小,为了避免储君夭折,福林才采取汤若望的建议,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那么康熙登基后,福全又怎么样了?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年正月,福全被封裕亲王,并享有议政之权”,福全年幼时的志向是成为一代贤王,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大败叛军噶尔丹!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起兵造反,妄图分裂,彼时的康熙正值春秋鼎盛,自然悍然还击,于康熙二十九年册封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命其领兵出征,远征噶尔丹!

  为了等待各部援军,福全先假意安抚噶尔丹,待军队集结完毕后于八月发动突袭,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准噶尔部因此损失惨重,噶尔丹游说不成,于十月初撤兵出境,福全见噶尔丹撤军且军中粮草不足,便自作主张班师回朝,没想到此举激怒了康熙,康熙斥责其“不遵圣命,自行其事”,按律应削其爵位,但考虑到他有军功在身,改为罚俸三年,撤三佐领,取消了议政权。

  明明打了胜仗却要受到惩罚,这其中大有深意!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福全才应该是顺治的接班人,只因康熙出过“天花”才得以继承帝位,朝中很多人对此很有“看法”,所以康熙帝一直对福全心存戒备,福全远征噶尔丹大圣归来,威望必然会再上一个台阶,届时恐怕功高震主,康熙帝不得不防。

  因此才以“不遵圣命,自行其事”的由头对其小惩大诫,所谓的罚俸三年只是“小儿科”,重头戏在于取消议政权,这等于将其逐出了“权力中枢”。

  福全对此心知肚明,因而一直小心戒备,害怕康熙对其痛下杀手,康熙四十二年,五十岁的福全病重,危在旦夕,康熙帝亲自去探望,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康熙帝悲痛不已,亲情最终还是战胜了权势。

  其实康熙与福全幼年曾一同侍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兄弟俩整日相伴,感情极深,只是长大后因为权势才有所疏离,如今福全危在旦夕,康熙自然顾不上所谓的权势之争,心中只有两人的亲情!

  看着真情流露的康熙,福全心中大慰,知道康熙还是顾念二人的兄弟之情的,如此一来,康熙自然不会在其过世后对他的后人痛下杀手,所以康熙帝一走,福全就对儿子说“我可以死了”!

  据《清史稿》所载:福全逝世后,康熙帝恸哭不止,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其监造坟莹、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

  小结: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即使身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也不能免俗,因为权势与感情深厚的哥哥日渐疏离,好在康熙帝最后“幡然醒悟”,亲情战胜权势,与福全重归于好,为二人的兄弟之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生在世,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亲情是最真挚的,我们一定不要因为权势之争而疏离亲情,若是成为“孤家寡人”,就算站在权势之巅又有何意义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