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初对秦人都能下手 李世民为什么还能称为明君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对李世民和亲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何被视为英主?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皇帝,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也有何不食肉糜的,有长在深宫大院的,也有自小乞讨最后当了皇上做英主的,当然了,也有明成祖这种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
同样拥有杰出军事能力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个另类,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也一直两极分化,有的人说他是个难得的英主,他统一了全国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国土面积空前强大,国家也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荣,有了贞观之治。
反对者则是认为,他极端冷血,为了当上皇帝,甚至不惜埋伏自己的哥哥弟弟,并将二人的头颅拿到李渊面前逼宫,为了斩草除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都被斩草除根。
究竟怎样才是一个真实的李世民,究竟怎么评价才能显得客观公正?
英主的标准
英主昏君暴君,是传统的中国人民按照儒家的思想给皇帝定义的概念,按照儒家思想,当皇帝的人应该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俭勤政,爱惜民力,广开言路,放弃个人的享受而为国家奉献终身,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作用,这才方为英主。
昏君的概念却是,听信佞臣不辨忠奸,安心享乐,不理朝政,无视黎民百姓的愿望,残害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大臣。简单来说,为国舍己者英主,弃国享乐者为昏君。
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各安其生,各谋其政,如果皇帝,大臣,百姓都能好好在自己的摊子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不逾越规矩,不偷奸耍滑,那么,国家必然就是一种盛世景象。
其实提起底,古代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治而非法治,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时,法律就会成为有权者的庇护,国家遇英主则强,遇昏君则亡,因为一两个人的道德水平而决定整个国家的兴衰走向,势必会导致国家发展不平稳。
而这种乱象,直到新中国时期才得到知道决,英主与昏君的概念此时才被彻底扫进垃圾堆。
于国的评价
李世民在帝王中,属于极为罕见的一类,主动利用制度约束皇权,颇有后世君主立宪的味道,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初,就下了一道诏书,设立了谏议制度。
皇上与臣子进行讨论事务时,双方都处于监督状态,最终使得臣子之间不论高低皆为国畅所欲言。过去就有类似的制度,但从没有任何一任皇帝,像李世民这样身体力行,真正让这个古老的职务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也由此才有了魏征这样的千古名臣。
在军国大事方面,起草文书的人必须在上面留下各方意见,每个官员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可以避免个人意志对于国家整体治理的影响过强,唐王朝的决策很少出现失误的时候,真正的尽可能做到人尽其用。
国家的治理不仅在于政策方面,还在于选拔官员的方面。现实中官员的任免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上级的个人喜好影响,在个人能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谁都愿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但李世民偏偏相反,对于留须拍马者深恶痛绝。
曾有一人想要利用反季节蔬菜讨到李世民的欢喜,最终反倒使自己丢了官职。可以说,为了国家的良好治理李世民彻底丢弃了个人喜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朝代里的都有忠臣,奸臣,直臣,佞臣,往往直臣都是不受待见的,这类人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但是在情商方面有待提高,但是李世民偏偏喜欢这一类官员。
当李世民得知官员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甚至为官员之间不客气的直言直语感到龙颜大悦,而魏征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臣,也是因为李世民的宽容,让他能够在朝堂上敢言直语。
在驾驭臣子方面,一般的地方都会选择同一个等级设立两名到三名大臣,让他们之间的权力达到均衡,互相制约,互相利用,以此达到稳定朝堂的目的,这本是常规用人之道,但是李世民偏偏反其道而行。
面对臣子打小报告,他反而劝谏臣子要接受不同人的小毛病,容人所短,用人所长,而对于打小报告的大臣,他将其宽恕,因为这个人还算忠直,就没有忍心废掉这个人的官职。
有如此英主在上,何患朝堂无名臣。宽容的朝堂,生机勃勃的朝廷,几乎是历代帝王从未出现过的,如此宽容的国家,圣明的君王,说他几乎达到了皇帝的上限应该不为过吧。
李世民对待亲人
而在家人方面,玄武门之变,似乎成了李世民一生抹去的污点,也成了后人怀疑他英主之实的依据。
事实上,唐代的基业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一己之力打下来的,李渊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稳定后方的作用,当时,李世民在朝中的呼声也是极高,原以为当皇帝是理所应当,但是李渊偏偏封了李建成当太子。
若是此番还不至于让李世民行极端之事,但是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想要加害李世民这就让人不能容忍了,与其被动等待,倒不如主动出击。
玄武门之变,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结果,而其中的过程,却是李世民不得已而为之,事情既已发生就应该做到底,这才有了后来的逼宫以及斩草除根的诸多行径。
其实李世民对于家人很宽容,李渊后来给他生了许多的弟弟妹妹,无论这些人多么头疼,李世民也没有处死过其中一人,而太子李承乾胡作非为时,他也舍不得废掉这个太子,直到李承乾造反才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对家人并非冷血,一个于国宽容的人,于家又怎会冷血。这样与家人宽厚,与国家勤政,兢兢业业铸就贞观之治的人,岂能因为一个玄武门之变的小瑕疵就遮盖了所有的功勋。
瑕不掩瑜,他的确做到了帝王的顶点,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古代英主。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帝王,为何却被二子李世民逼宫了?
- 11-30 李元婴可是李渊的儿子,但李世民为何却对他百般呵护?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明明是三征高句丽造成隋朝灭亡,李世民为何还要坚持下去?
- 11-30 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有权利调动部队对付李世民吗?
- 11-30 除了长孙皇后之外,后宫中还有哪个妃子受李世民宠爱?
- 11-30 李渊退位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李世民对他的态度有何变化?
- 11-30 唐朝开始似乎无法抵挡王世充,但为何却输给了李世民?
- 11-30 李世民的功劳这么大,李渊为何就是不愿意将皇位传给他?
- 11-30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