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发明的“大挑”制度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6分类:历史
乾隆发明的“大挑”制度是什么?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代不少人都曾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了靠科举翻身、光耀门楣,不过应试竞争激烈,就算很会读书,也不一定能顺利当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清朝出现一种替多次落榜的举人而订定的制度“大挑”,只要相貌出众、身材够好,就有机会摆脱平民百姓的身份,当上官员。
科举制度是平民百姓翻身当官的唯一机会,然而举人人数众多,想中进士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当官、一展长才,在清朝旧制当中,已考三科会试但未中进士的举人可挑选授任知县,选任地方教职者则不受会试次数限制,但碍于举人人数太多,能得诠选者不到十分之一,雍正年间甚至有举人被拖延三十年仍未补官。
对此,朝臣多次奏议,希望能有疏通举人仕途的方法,于是乾隆皇帝便制定了一项特殊的选官制度“大挑”,在每次会试后举办,只要是三科未中的举人,就会由吏部依照外形和应对能力挑选,一等以知县补用,二等以教职补用。
而吏部对于外形的挑选标准,据传是根据“同田贯日身甲气由”这8字诀,同、田、贯、日指的是相貌方正、头大身直、肥瘦适中,都是好相貌,其中同、田、贯为一等,日为二等,这四种相貌是面试官们比较喜欢的,一般都 能通过面试,并授予知县或教官的官职,而身、甲、气、由则是斜身、驼背、身材不匀称等,这类样貌气质都不太行的,就只能回家乖乖读书了。
这种以貌取士的方法,看上去不太公平,但实际上也是为数量庞大的举人提供一条出路的权宜之计。由于每届参加“大挑”的举人人数一般为几百甚至几千人,不可能一个个去考察他们的才华能力,只能用观察他们的容貌有没有“为官之相”这种方法来提高效率。
但其实无论采用何种标准,都没有百分之百公平的选拔方式,“大挑”的选官制度固然不太合理,但却可以杜绝科举考试中舞弊和贿赂考官等弊病,所以也算是众多不公平的选拔方式之中,最公平的一种方法了。
比如乾隆最宠信的和珅,长得就非常好,这是从网上找到的和珅的画像,不得不说,如果这画像不是后人虚构出来的,那和珅长成这样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美男子一枚了。清秀端正的五官,完全不像是大家印象中的大贪官那种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样子。这样的和珅,反倒有一种书卷气质,难怪大家都说和珅也是个美男子了。
乾隆在进入垂暮之年时,上朝时都会命令和珅站在他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同在朝上坐在一旁的嘉庆,则显得毫无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与乾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