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溥仪退位后,他的禁卫军去了哪里?是什么下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1浏览:33分类:历史

  1900年,5万多人的八国联军打进大清国,西太后和光绪帝在护军的保护下仓皇出逃。

  平时在皇宫里,护军是大爷,到了外面世界,才发现护军娘西皮的都是孙子。

  慈禧和光绪西逃途中,遭遇乱兵抢劫,光天化日之下,都抢到太后眼皮底下来了,护军大老爷们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一次,金枝玉叶的慈禧和光绪帝可被这一群群无法无天的乱军吓懵逼了。

  最后,还是仰仗着“将二代”岑春宣带着兵,把慈禧一行安全送到西安。

  慈禧回到京师后,对护军非常不满,一怒之下,将宫里的护卫权,转由北洋六镇和一镇轮流担管,这就是大清禁卫军雏形。

  直到1905年,编练禁卫军的事才提到议程上。但是真正开始编练,是从宣统元年才开始,编练这事由摄政王载沣不满20岁的弟弟载涛负责。

  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这支迟来的皇家禁卫军才算编成。

  清末的皇宫禁卫军成军于1911年7月,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以满族为主的新军第一镇,兵源也主要是满族人,蒙古骑兵等,最多时编有一师二旅12000余人,装备当时中国以至亚洲国家仅有的先进野战重炮和马克沁式重机枪。

  虽然这些人身上有不少八旗子弟的旧习,但这支军队还是很有力量的。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禁卫军总统官,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

  冯国璋被袁世凯委任为主掌皇宫禁卫军的统领,清帝退位,如何处理2万人的禁军是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禁卫军大多都是是满人,他们忠于清廷,担心清帝退位后军队会被解散,从而影响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兵变,进而影响到清帝退位的进程和京城的稳定与安全。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时,遭到禁卫军官兵的反对,致使议和条件迟迟不能发布。

  1912年初,冯国璋来到禁军驻地,亲自向官兵们宣布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和禁卫军的安置问题。

  禁卫军顾虑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证;二是禁卫军的编制会不会取消;

  冯国璋答复说: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后仍由禁卫军负责,;第二,无论自己将来走到哪里,调到什么位置,永远不和禁卫军脱离关系。并让禁卫军选出两名代表,给他们分配了手枪。冯国璋让这两名禁卫军常伴左右,如果发现自己与革命党有勾结,可以直接将自己打死。

  也就是说冯国璋保证对禁卫军的编制及军饷仍维持不变,冯国璋以性命担保,并保证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由此被平息。

  就这样,冯国璋解决了禁卫军心中的两大顾虑,兵不血刃的就解决了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自此后,原大清禁卫军也安心在他麾下为他所用。

  从此事件来看,冯国璋确实也是个重信守诺的人。

  民国成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原编原饷,划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领禁卫军。

  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王廷桢任师长,禁卫军自此摇身一变成了冯国璋的一支直系军阀,宣告大清禁卫军历史正式结束。

  1914年后,原禁卫军拔出一个老弱团其继续留在紫禁城保护清室贵族,直到1924年末代帝溥仪被赶出皇宫为止。

  1920年直皖战争中,十六师战败,被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捡了便宜,彻底把这支老禁卫军吞并。

  再后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们又临场倒戈,又成为了直系军阀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分散在东北的八旗骑兵,经过一番辗转,成了狗肉将军张宗昌旗下的兵。在后来北伐战争中,这群“咸鱼部队”算是被彻底消灭了。

  这群禁卫军也挺不容易的,本是为保护满清而生,结果刚一出来,满清就亡了,这下好了,无事可做了,但他们硬是兜兜转转坚持了十五年的战斗。兵逢乱世,战斗在所难免,有战斗就有牺牲,消失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在炮弹下面熬了那么多年,娘炮也变成英雄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