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白起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 赵括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笑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白起赵括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为何唯独只有赵括成笑柄?

  提起战国名将,武安君白起无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他是当时秦国上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一统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譬如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自此一蹶不振;随后的长平一战又一举歼灭赵军45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据后世不完全统计,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余人,而白起就独占二分之一,因此名将白起又有“杀神”的称号!在白起一生征战中,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谈起而胆寒。可以说面对如此强敌来犯,当时六国将领皆无胜算来阻挡其征讨六国的脚步。那么秦国“杀神”白起,一生打败过多个强国,最后为何唯独只有赵国将领赵括成为天下笑柄呢?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在秦相范睢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下,秦昭襄王率先向比邻的韩国发难,重兵压境,欲取韩国的上党郡。当时,国力衰弱的韩国见状,君臣惶恐,韩桓惠王只得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

  据史料《战国策·秦王谓公子他》记载:“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和党之地以为和…乃使冯亭代靳黈。”可万万没有想到的,驻守上党郡的太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上党地区,地势雄伟,可以说秦赵两强谁拿到了这块土地谁就占据了今后两强争霸战的主动权,但是从总体形势上来看,秦强赵弱,赵国君臣对于接受上党郡还是产生的非常大的分歧。当时,名相蔺相如和客居赵国的名将乐毅都主张不能接受上党郡,而应当把目光放到国内的建设上。

  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赵遂发兵取上党。”为此,赵国在派平原君前去接收上党郡同时,也派老蒋廉颇领兵十万作为后援开始加强上党地区的防御。

  为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秦国和赵国就在赵国长平一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这一战,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之久。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在战争最初,秦国就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初战不利的廉颇只得被迫退居地势险要的长平一带,坚守在百里石长城,利用地理优势形成全线布防,居高临下抵御秦军,任凭秦国怎么约战,都拒不出战。

  要了解,当时老将廉颇的防守策略完全是形势所迫,而赵国统治阶层却以为廉颇这是怕了秦军,三番五次地派人去前线谴责他。并且在前方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赵孝成王还决定派人去与秦国议和,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秦国则阴险地表面拖着不与赵国停战,背地里向其他各国传递秦赵交好的信息,阻断了赵国与他国合纵的机会。

  事实上,整场战役从头到尾,秦军都远远强于赵军。所以长平之战前期,赵国主帅廉颇的坚守拒战策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这场战役,秦国投入了60万大军,赵国则投入了45万大军。如此庞大的大军,实际比拼的是双方的后勤能力。

  按理说,长平距离赵都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战场态势应是赵军以逸待劳,而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长期的重兵对峙给后勤带来的压力竟然成为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众所周知,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将“耕战”确立为秦国的国策,将农业生产提高到了最高战略位置。但赵国并不如秦国一样重视农业,就连赵武灵王的变法,也未见涉及农业生产,所以到了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国内几乎到了无粮可食的程度。与此同时,秦军还不断骚扰赵军的粮道,使得长平一带的赵军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孝成王只得任命了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来替换廉颇成为军事统帅。史料上记载这是因为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但事实上,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赵国当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改变作战方针,和秦国放手一搏。

  据史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也就是说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的进攻。赵括年少成名,在打长平之战前,他也曾经历了十几次胜仗,虽然都是小战,但也比一般人强很多。其父亲又是名将赵奢,当时盛传将门虎子,赵国无人,老将廉颇坚守不出,赵国无力长期供给45万大军的粮草,必须要速战,只能换人。

  赵括刚上战场,就完全改变了廉颇的战略意图,转而强调要主动进攻。就在长平这个地方,赵括率领几十万大军全线出击,幻想以为以迅猛之师就能击溃秦国大军。

  如果对方的统帅是王龁的话,或许赵括还有一战的想法,毕竟在出征之前,赵括就已详细分析过双方实力的对比,及双方主帅的心理状态等;廉颇长期坚守,对方主帅肯定放松警惕,如果突然全军出击,说不定能一战定乾坤。但谁了解,秦国也换了主帅,将王龁换成了白起,这就是战略家的悲哀!

  据史料《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据《史记》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于武安君。”

  45万赵军全军覆没,同时引发一场几乎招致亡国的灾难,令赵括身死之后徒留一个“纸上谈兵”的误国骂名。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也折损了约二十万主力,这二十万多人是命丧于赵括接手赵军之后的。赵括,他或许无能,但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勇士,他最大的悲哀,或许就是人生第一 次大战,就碰到了战神白起,别说赵括自己,就是让其父赵奢出马那都是一场恶战。

  比喻那些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的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