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简介: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
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
显然这是民间传说,士燮死于公元226年,此时董奉才6、7岁。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住士燮府中,后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士燮后逃走。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吴天纪四年(280年),董奉逝世。
人物生平
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人物事迹
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有一次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董奉住燮府中,后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燮后逃走。
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 《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在庐山成仙的传说故事。
也有人说,董奉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并为民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
《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诸葛诞手握两张王牌,他对东吴孙氏造反为何却失败了?
- 11-30 要知道东吴从来不缺乏帅才,关羽为何对其完全不屑一顾?
- 11-30 在孙权执政后期,东吴如何严重到需要下猛药的地步?
- 11-30 刘备攻打东吴为何会惨败?是因关羽乱了心性、失去方寸?
- 11-30 蜀汉被曹魏灭亡后,东吴因为谁的坐镇支撑了17年?
- 11-29 为何说孙权父兄孙策的死,是东吴这个势力最大的遗憾?
- 11-29 如果孙策还活着,三国时期的东吴还会更换战略目标吗?
- 11-29 在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之前,哪次对话改变了东吴的历史?
- 11-29 刘关张三人的死都与东吴有关,那诸葛亮为何不出兵去报仇?
- 11-29 黄盖作为东吴的老臣,他在赤壁之战时就做过些什么?
- 11-29 在曹操和辛弃疾的眼中,东吴皇帝孙权是位怎样的人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