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马谡被视为嘴炮将军 历史上马谡真的很差劲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马谡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溘然长逝。刘备死后,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蜀国大军连续遭遇荆州失守和夷陵之战两次重大损失,伤亡惨重,精锐尽失,元气大伤,正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说,“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蜀国军事实力大为受损。

  更为严峻的是,蜀国赖以生存的吴蜀联盟,也已经彻底破裂。当时天下大势两弱一强,蜀国的综合实力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如果没有吴蜀联盟,蜀国将同时面对魏国吴国两大强敌,对于疮痍满目的蜀汉来说,这种情况是极度危险的。

  诸葛亮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他首先派遣邓芝出使吴国,迅速修复吴蜀联盟,同时休养生息,聚草屯粮,招兵买马,重建蜀国武装实力,几年之后,蜀国终于得以恢复元气。

  公元228年,诸葛亮秉承刘备遗愿,开启了北伐曹魏之战。这也是诸葛亮上台以后第一次领兵出征,也是蜀国自夷陵之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此诸葛亮对此战非常重视,精心制定了严密系统的作战方案。

  诸葛亮计划三路出兵,东路军赵云带领一路人马北出斜谷,威胁关中,吸引曹魏主力,中路军马谡镇守街亭,担任打援和侧翼掩护,东路军由诸葛亮率领,出其不意猛攻魏国陇西重镇祁山堡。

  然而诸葛亮投入巨大人财物力的第一次北伐,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中路军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被曹魏名将张郃击败,蜀军阵线被割裂,诸葛亮侧翼失去掩护,蜀军被迫仓皇撤退,一无所获还损失惨重。

  此战之后,马谡被视为嘴炮将军,只会夸夸其谈,一打实战却张皇失措,大败亏输。老师们解说“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时,常常会把赵括和马谡当成反面例证向学生们讲解。实际上,老师不会告诉你的是,马谡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差。

  首先,街亭之战的失败,主要责任并不应该由马谡承担,担任佯攻任务、负责吸引敌军主力的赵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诸葛亮此计的核心是“声东击西”,作为疑兵,赵云应该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表现出强大战斗力,最好能打一两个胜仗,让魏国感受到强大军事压力,千方百计吸引魏国方面注意,诸葛亮才有计会奇袭祁山堡。

  因此马谡这一路人马,从本质上而言只是赵云的替补,此次北伐作战计划的成败,实际上完全取决于赵云能否起到疑兵的作用,能否成功吸引魏军主力。但遗憾的是,赵云的疑兵佯攻任务完成得很不理想,被魏国大将曹真一击即溃,导致魏国主力立即调转矛头直扑街亭和诸葛亮。换而言之,赵云一路被击溃之时,诸葛亮北伐已经注定要失败,让马谡背锅有失公平。

  其次,马谡是古代战争史上第一位提出“心理战”的人,在整个军事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刘备死后,蜀国南中地区的边地部族发生叛乱,诸葛亮带兵出征,临行前与马谡商议对策。

  马谡审时度势,向诸葛亮提出十六字方针:“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明确指出要想实现南中地区长治久安,办法只有一个,“愿公服其心而已”,不能一味依靠武力征伐,必须采用收服民心为基本方针。诸葛亮采用他的计谋,最终以最小代价成功平定南中叛乱。

  时至今日,心理战已经在世界各国大行其道,成为各国军事界重点发展的21世纪特种作战新模式重要构成部分,对对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响,向对方施加精神压力,形成心理负担,涣散对方的斗志及凝聚力,美国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战部队。由此可见,马谡确实是一个高瞻远瞩。富有远见的军事奇才。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