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操杀死孔融之后 他的孩子为什么不逃跑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曹操孔融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杀掉孔融后,问其子女为何不逃?

  说起孔融,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个字——“孔融让梨”。他作为小学课本中谦让、聪慧的化身,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个“隔壁家的孩子”。但当我们长大,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他的人生时,才发现,原来谦卑有礼的孩子也可能自负和刻薄,才华过人的少年也可能遭遇难成大器的中年,完美的人生开端也防不住滑铁卢式的结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预言竟一语成谶,这是老天开得怎样一个玩笑?

  对此,有人讽刺,有人唏嘘。不过,若将自己代入孔融的人生,或许会在感叹之余多一丝羡慕之情。是的,羡慕。虽然孔融的一生称不上成功,更具凄惨色彩,但他始终恪守心中的伦理和信念,并一以贯之、决不妥协。无论在文学界,还是在朝堂中,孔融都能做到爱他所爱、恨他所恨,骄傲且恣意地活一回。

  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传人。良好的家风自祖辈以来便一脉相承,将小小年纪的孔融塑造成一个人人称道的天才,他成年后更以诗文见长,被称作“建安七子”之一。出生仁礼世家,又是年少成名,孔融自然也会比寻常孩童多一些脾气和心气。

  10岁那年,孔融跟随父亲拜访名士李膺。当时李膺地位很高,只接见亲朋好友和名流,一般人都被挡于门外、谢绝来访。可孔融不服,为了能见到主人,他巧妙运用孔子与老子之间的师尊之谊,与李膺攀上了“世交“的关系。进门之后,面对在场宾客的刁难,孔融也毫不客气地反击,直到对方哑口无言,博得了满堂喝彩。要是没有点水平和自信,是做不到这么坦然和灵敏的。

  孔融的自信除了依附于文学天赋和机警头脑,更多地源于他在心中树立的大道和正义。据记载,在孔融16岁那年,哥哥孔褒的好友张俭逃难至孔家,想要投奔孔褒。恰巧当时只有孔融一人在家,孔融便做主收留了他。后来事情败露,衙门追责,孔融、孔褒与母亲三人争相担罪,成就了一段“一门争义“的佳话。

  由小见大,在这样的家门中成长,孔融定是遵照祖训、恪守礼教,绝不会因外在名利或贪生怕死的原因而背弃心中的信念。

  了解以上两点,再看孔融之后的“狂妄“人生,应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孔融成人后,曾担任司徒官吏,调查官僚队伍中的贪污腐败现象。一般人因不愿得罪宦官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孔融却毫不隐讳、毫不留情地依法处置,真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好官。后来他任职北海,虽在教化民众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不善军事训练,最终在清剿黄巾的任务中惨遭围困、狼狈不堪。

  不过,失败没有浇熄孔融心中的自信,反倒让他在“吐槽”的路上越走越远。要说被他“喷”得最狠的还是曹操,相对于现在的吐槽大会,依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局面下,孔融心中一直都有复兴汉室的愿望。虽然他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但他对于曹操一党的鄙视还是与日俱增。这不,面对曹丕娶袁绍儿媳的做法,孔融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暗喻,让曹操颜面有失;在曹操找各种理由征伐乌桓时,孔融冷笑一声,以“丁零盗苏武羊”暗讽,使得曹操怒火中烧;在曹操请求汉帝禁酒时,孔融引经据典,以“酒之为德久矣为由”将曹操的提议说的一文不值,导致曹操当众下不来台;最重要的是,孔融维护皇权,制约诸侯,触及了曹操的根本利益,最终也导致了他被曹操借口杀掉的命运。

  其实,有些时候孔融怼曹操都是为怼而怼,并没有太多民生政治上的考量,但本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考量,他处处都要与曹操作对,这也是他自负和幼稚的体现。

  孔融死后,还留有一对幼小的子女。面对满门抄斩的处置,他的子女镇定自若,慷慨赴死。如其9岁之子所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既然必定要死,何不体面一些?不得不谓孔家门风忠杰,不同凡响。

  孔融的一生有很多的不完美,结局更是有一层悲剧的色彩。但我相信他在人生每一个选择关口,都以心为路,忠于自己。既是这样,便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了吧。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