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杨广当初对李渊十分新人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对李渊杨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炀帝对李渊曾经非常信任,两人最后为什么会突然反目成仇?

  按《旧唐书》记载,杨广与李渊友谊的小船之所以侧翻,开始于一个女人传递的一句话。那是大业九年的一天,隋炀帝正在河北督阵征讨杨玄感的叛乱,“忙里偷闲”的他晚上还要亲自照顾随行的王美女。

  那天隋炀帝顺口问了王美女一句“李渊咋没来呢”,王美女答复:“他病了。”不料隋炀帝却一脸阴沉地问了一句:“哟,会不会病死啊?”

  王美女一哆嗦:坏了,这个昏君话里有话啊,分明是起了杀心呐!

  隋炀帝原本向李渊发出了诏书,可李渊赶上身体不舒服,加之路途遥远所以就没来。这种情况下虽有遗憾,但应该予以理解,可隋炀帝却从牙缝里挤出“可得死否”几个字。

  王美女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就派人悄悄地给李渊送去一封信。她为何要帮李渊呢?原来这位王美女不是外人,她正是李渊的外甥女。

  顺便八卦一下他们的关系。隋炀帝的母亲与李渊的母亲是亲姐妹(独孤氏),王美女的母亲同安公主(唐代册封)是李渊的同母姐妹,也就是说,隋炀帝其实也是王美女的姨表舅。王美女一把拉手指头,觉得亲舅舅还是比姨表舅更亲,于是就向李渊发出了示警。

  那么,隋炀帝为何要如此对待李渊呢?答案就两个字——忌惮。

  这事的起因还是杨玄感叛乱。叛乱还未发生时,李渊就提前预知了阴谋,并第一时间向隋炀帝做了汇报。隋炀帝得到消息,作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悄悄撤离高句丽战场,向河北退军,二是令李渊出任弘化郡太守,“知关右诸军事”。

  出任太守不算意外,早在十几年前李渊就在多地出任太守,关键是“知关右诸军事”太牛了,翻译过来就是:从潼关以西,所有的兵马全都归李渊调遣。

  潼关以西包括关中、河套地区和陇右地区,差不多四分之一个隋朝疆域。这里是宋以前中国政治版图上最核心的地带,也是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隋朝的心脏。

  隋炀帝的这个决定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他担心杨玄感会乘机攻入关中,对隋帝国一刀毙命,二是他把守住帝国生命线的赌注,押在了李渊身上。

  结果隋炀帝白紧张了一阵,杨玄感只是个草包,他跑出洛阳没多远,就被来护儿、樊子盖等人围歼了。

  大概正是逐渐冷静下来了,隋炀帝为自己将关右军事大权一股脑交给李渊有点后怕。隋炀帝一辈子最忌惮杨氏、宇文氏、李氏、元氏这些关陇门阀,虽说李渊与自己是表兄弟,可关陇集团谁家不沾亲带故?杨玄感跟自己还是一个出身呢。

  如此一来,那岂不是前门驱虎,后门引狼吗?

  这恐怕就是隋炀帝要召李渊到行营见驾的原因,想找个借口剥夺了他的军权。结果李渊却没来,让隋炀帝的小心脏一时压力陡增,情不自禁之下秃噜嘴了。

  李渊接到消息吓坏了:兄弟你太不地道了,我本将心向明月,你却对我明月照沟渠。

  心里虽然不痛快,但李渊的隐忍功夫确实一流,杨玄感叛乱平定后,他交出了兵权,学萧何过起了“别样”的生活。

  如何“别样”呢?通俗一点讲就是花天酒地,大罪没有小罪不断。强买强卖、收受贿赂、制造绯闻,反正怎么能让名声臭得快一点就怎么来。

  这一招叫“自污”,把身体弄脏了,反而让皇帝觉得安全了。看见没,那些表面风光的人,其实比咱老百姓要苦得多。

  果然隋炀帝露出了笑容,后来传出“李氏为天子”的谶言,他居然忘记了李渊,认定李金才、李敏叔侄俩就是“桃李子”。

  大业十一年,北方被打成了烂桃子,隋炀帝却跑到江都当鸵鸟去了。当然,临走前需要人来替他收拾残局,“酒精考验”的李渊再次进入隋炀帝的法眼。

  这一次隋炀帝没冲动,他仅仅任命李渊为河东慰抚使、太原留守兼晋阳宫宫监,手上兵力也就几千人,还放了两名副留守盯着他。

  当时山西那地方比哪儿都要烂,不光有数不清的盗贼武装,还有时不时南下打草谷的突厥骑兵。

  李渊打盗贼不在话下,可打突厥人就有点吃力了,他兵力太少,突厥人飘忽不定的作战风格让人很难适应,所以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是跟突厥人互有胜负,没办法彻底打垮对方。

  隋炀帝见李渊迟迟不能根除突厥之患,一生气杀了马邑太守王仁恭,并下旨将李渊抓到江都受审。

  李渊的部众们顿时炸了锅,他们怂恿李渊干脆起兵反了。被逼上梁山的李渊也准备跟表弟翻脸了,可隋炀帝的态度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你被赦免了,好好报效国家吧。

  读到这儿,估计你忍不住笑出声:嘛玩意,有这么做事的吗?恶心完人继续让人给你卖命,你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吧?也太拿“阿婆脸”不当回事了吧?

  这就是隋炀帝性格中的致命短板,他太刚愎自用,太随性。

  果然,一直处于犹犹豫豫之中的李渊,经此一难终于意识到自己终究难逃杨广的猜忌,死在他手下是早晚的事,莫不如搏一把吧!

  于是,李渊登高一呼,晋阳义旗大张。

  客观讲,李渊举兵的原因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但隋炀帝杨广对他的两次猜忌,所造成的裂痕,是促使李渊下定决心的重要推手。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