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萧何当日亲自追韩信,后来又为什么帮助吕雉除掉韩信?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当初萧何亲自追韩信,为何后来却帮助吕雉除掉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五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了天下,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

  当时刘邦问在座的各位将军和列侯,说他之所以能平定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先后作答,但讲得都不全面。

  后来刘邦自己讲出原因,他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者也。”

  刘邦帐下三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终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拥有高超军事才能的韩信,是萧何为刘邦举荐的。

  萧何对韩信来说,有举荐之恩,让他有机会一展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对韩信的一生影响很大,但同时韩信的败亡也拜萧何所赐,要不是萧何给吕雉出计策,韩信也不会死在吕雉手里。

  萧何亲自追韩信,是为了成就三方的事业

  韩信本来只是个穷困潦倒的普通人,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为此很多人厌恶他,他还在河边钓鱼时接受了漂洗丝绵的大娘的饭食,总之人生看起来没什么希望。

  之后他先后追随了项梁和项羽,但因为屡次献计策都没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这时候的韩信没什么名声也没什么军功,所以只在刘邦帐下做了一个小官,还犯了事差点丢了脑袋。

  刘邦没发现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萧何却慧眼识珠,认为韩信有大才。

  当时刘邦手下有很多将领在半路上逃跑,而韩信因为萧何屡次向刘邦举荐,没有得到重用也跟着跑路了。

  萧何听说韩信跑路了,都来不及和刘邦打声招呼就亲自去追韩信,刘邦不知道具体情况以为自己的丞相跑路了又着急又恼怒,等到萧何回来骂萧何跑什么。

  萧何说自己不是跑路,而是去追人,刘邦问去追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又开始骂,说将领跑了那么多不去追,偏偏去追个韩信,他不信。

  萧何说: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特别高,认为他“国士无双”,正因为萧何如此尽力地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才重用了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

  后来韩信果然没有辜负刘邦,真正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到为刘邦平定天下。那当时萧何作为丞相,为什么要亲自追韩信,费那么大力气向刘邦举荐韩信呢?

  要知道想要做大事的人,是需要整合一个团队一起努力的,单枪匹马作战永远比不了团结合作。

  当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施展自己才能的不仅只有韩信,还有萧何以及其他人。

  但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是需要其他助力的,否则成功率不大。萧何擅长定国安邦,张良擅长出谋划策,韩信擅长攻伐作战,而刘邦是他们的总指挥,擅长驾驭这些人才。

  只有这些人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大事才能成功。

  萧何那么卖力地为刘邦举荐韩信,表面看上去是帮了韩信大忙,给他找到了伯乐,实际上他也是间接地在帮助自己,最终目的是施展才能,一起平定天下,留名青史。

  萧何帮助吕雉除掉韩信,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

  刘邦能够平定天下,韩信功不可没,可当项羽被打败后,刘邦就突然夺了韩信的军权,并将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刘邦这样的做法,多少有点“卸磨杀驴”的意味在里面,虽然一开始做得没那么绝,但由此可以知道,刘邦对于韩信高超的军事才能是心有畏惧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果然证实了刘邦是这样的想法,项羽旧部钟离眜去投靠韩信,有人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因为畏惧韩信的才能,没有施行强硬的手段,而是改用陈平的计策,用出游云梦泽,让诸侯会见的方法轻易抓住了韩信。

  这时候的韩信还比较识趣,他杀了钟离眛,带着钟离眛的头颅来向刘邦示好。因为知道“低头”,刘邦放了韩信一马,赦免了他只改封他为淮阴侯。

  其实事情到这里本可以结束,但是韩信这人情商太低,又不懂得揣摩帝王心里,不懂得屈就逢迎、伏低做小,反而愤懑不平,表达心里的不满,甚至去怂恿陈豨叛乱。

  因为这样的性格,韩信不自觉地走到了刘邦的对立面。

  历史上功勋卓著的武将大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白起、周亚夫等等,而擅于权谋的谋臣却很多能功成身退,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往往作战如神的武将,他们在为人处事上缺点头脑,而谋臣善于心计,俗话说“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这就是很多武将和谋臣结局大相径庭的原因。

  汉十年,陈豨反叛,刘邦率领军队去平叛,而韩信借口生病推脱不去,暗地里却派人对陈豨说: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除了口头上协助陈豨反叛,韩信也确实采取了行动,他假传诏书赦免官府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利用他们去攻击吕后和太子刘盈,一切部署完毕,只等着陈豨的消息。

  可这时候消息泄露,吕后知道了韩信准备叛乱的事。

  吕后是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女人,在危急关头她没有慌乱,而是去找萧何出谋划策。

  吕后的这步棋,意思很明显,把萧何拉到自己的阵营,此时吕后的阵营就是刘邦的阵营。

  刘邦率军平叛还没有结果,宫里吕后和太子却受到性命威胁,萧何选择了吕后这一边,为吕后谋划,帮助吕后、帮助刘邦智取韩信,这样的做法更具正义性,因为帮助吕后是平叛,帮助韩信是谋反。

  萧何从追韩信到出计策杀韩信,双方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立场也由队友转换成了敌人。当初是一致对外消除外部矛盾,现在是内部发生矛盾,双方变成了对立。

  萧何想要的只有刘邦能给,因为刘邦具有正统性,他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具有驾驭人才的能力。而韩信只具备军事才能,即使他能打败刘邦,他也不能治理好天下,他只能做将帅,不能做君王。

  就像当初刘邦和韩信闲谈,讨论带兵的问题,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刘邦问韩信他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笑着说越多越好啊。

  刘邦笑着说既然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军事能力出众,为什么还被他抓住了呢?

  韩信说: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善于带兵打仗,而刘邦善于驾驭人才,这一点萧何心里十分清楚,所以他最后才会坚定地站在吕后、刘邦这一边,出计谋把韩信骗来,最后让韩信被吕后斩首于长乐宫钟室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对韩信的一生影响极大。

  韩信因为萧何的举荐出人头地,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但最后却又因为萧何的计谋丢掉性命,两人之间牵绊颇深,最后又一刀斩断,实在令人感叹。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