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赵括的实力怎么样?长平之战时为何能当上主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词吧,它讲的就是赵括的故事。

  秦国赵国相战,秦国放出流言,说比起廉颇,他们更加害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真的将廉颇换下,派赵括去往前线。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史记上提到,赵括对自己的学识很自信,认为天下就没有能够阻挡住他的人。

  对这个人选最不满意的并不是赵括的什么敌对,而是他的父母。父亲说他是纸上谈兵难成大器,母亲亲自劝谏赵王,让他另选他人。

  面对种种意见,赵王却不为所动,仍不改变人选。

  结果,在赵括的领导下赵国大军输得一干二净,整整四十万大军落入贼营。

  最后,这场失败还直接导致了赵国实力实力大减,一举被秦国将领给占领了。

  父母不认可他,敌人看不起他,但赵王却坚定不移地用他,还将四十万大军放心的交给他,历史上真实的赵王真的有这么蠢吗?

  赵括实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赵括是不是真的没有实力。

  公元前280年,赵奢奉命兵临齐国麦丘城下,但齐国与墨家弟子联手,让赵国处在了不利之地。

  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是赵括提出了建议。他让老爹先不要急着进攻,趁着大家养精蓄锐的时候,派人混进麦丘城内,一探虚实再做计划。

  赵奢按照儿子的想法,在城内抓来了几名俘虏,果然打听到一条重要消息,麦丘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

  这时儿子赵括继续建议,我们可以主要采用攻心的方法,扰乱城内民心,然后再攻城,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损失。

  于是让父亲将抓到的俘虏放了回去,另外还派手下往麦丘城里面不断的丢粮食。

  城中饥饿的百姓和士兵也是顾不了许多,见到粮食就开抢,甚至还出现了自相残杀的现象,搞得城内一片混乱。守城将领不堪其扰,写信给门口的赵军说,要打就打,别乱耍花样。

  赵括听闻又献一计,让父亲一定要守好营帐,将麦丘城好好包围住,城内必定不攻自破。

  结局果真如赵括所料,还不等赵军有什么行动,只见城内百姓已经将守城将领给杀了,自愿打开城门迎接赵奢他们进城。

  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出,赵括也是有点本事的,不仅在这一战,后来,在于秦国的阏与之战中,赵括也是立功不小,给出了许多不错的提议,使得赵军大获全胜,也让赵家父子二人的名声威名远扬了。

  赵国的几元大将,李牧的才能还尚未被挖掘出来,而廉颇主要擅长防守,不善于主动进攻,这样也无法扭转战场的事态。剩下的一些小辈都是跟着廉颇做事的,相比之下善于布阵谋略的赵括就成了不二人选。

  本来赵王就有了自己的定夺,再加上秦国放出的流言,赵王就更加相信自己的想法了。

  纵使他是目前唯一最好的选择了,但面对的质疑多了,甚至还有来自赵括父母的阻挠,难道赵王自己就不会产生怀疑吗?那我们就得看看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赵孝成王

  很多人都觉得赵王没有能力,关于长平之战上的失误,赵王主要体现在三点。

  第一点,便是发起长平之战。上党地区,秦国向韩国“讨要”了良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将它拿下,足以证明上党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是有多么重要。

  而赵国此时想要拿下这个地方,就像是从老虎嘴里抢吃的,你说老虎会放过那人吗。

  第二点,就是在长平之战的决策。赵国明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太好,秦国也不可能放不下上党,他还派出使者主动示弱。对方对于势在必得的东西又怎会因为对方一个示弱而拱手让人呢?

  这政策,反倒是赵王自己给自己挖坑了,秦国利用这个机会,表现的十分殷勤,对赵王的使者照顾得十分周到,这让周围的国家都误以为是两国修好了,谁也就都没想着要给赵国支援。

  这也就导致赵国苦苦等不来援军,一人受着秦国欺负。

  第三点就是轻信秦王的流言。正是流言让赵王临阵换将,将廉颇换成了赵括。其实这个决定也有一点赌的成分,毕竟派去廉颇,最后的结果大家猜都能猜得到。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想到当年自己的父亲通过赵奢获取了信任,自己为何不能够相信赵括,让他为自己带来幸运女神的光顾呢?索性就将四十万大军统统交给他和命运了。

  赵括虽然有些本事,但无奈与他少了点实战的经验,而赵成王又急于求成,为了拼的最后一线生机,孤注一掷主动出击,结果最后并没有赌赢。

  还是斗不过老狐狸,秦国白起和昭襄王,一个五十多岁一个四十多岁,什么风雨场面没见过。他们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城府深似海,而赵王和赵括不过都才三十来岁的小年轻,怎么算得过他们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