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怀帝司马炽:西晋第三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司马炽,即晋怀帝,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 ,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生母是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4年。
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在位期间,五胡乱华开始萌动,皇室权力斗争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导致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太尉王衍为石勒败于宁平城。汉昭武帝刘聪趁势攻破洛阳,制造永嘉之乱,俘虏晋怀帝,以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建兴元年(313年3月14日),为刘聪所毒杀,时年三十岁。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炽被封为豫章王。 同年四月,晋武帝去世,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在位期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司马炽并未加入乱事,并且行事低调,不太热衷于交结宾客,不涉足世事,爱好钻研史籍,在当时受到人们的称誉。
司马炽本人并无雄才大略,最初担任散骑常侍。 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黜晋惠帝时,司马炽的散骑常侍之职也被罢免,同年四月,晋惠帝复位后,改元永宁,司马炽任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 永兴元年(304年),出任镇北大将军、都督邺城守诸军事。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但是立司马炽为皇太弟,是由于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对立之下的结果,其实司马炽本人并没有权力的野心。
登基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晋惠帝,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认为自己与皇太弟司马炽是嫂叔关系,不能当太后,于是催清河王司马覃入京即位,司马覃已经到了尚书阁,侍中华混等急召司马炽。十一月二十一日,司马炽即皇帝位,是为晋怀帝,实行大赦,尊皇后羊献容为惠皇后,住在弘训宫,追尊生母太妃王媛姬为皇太后,立妃梁氏为皇后。
司马炽即位次年,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 ,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 ,众共推王衍为元帅。
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郸城)作战,石勒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 ,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去世
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刘渊之子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祸”。 晋怀帝被送往平阳 ,刘聪任命晋怀帝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刘聪一次在宴会对晋怀帝说:“你为豫章王时,我曾经与王济到你那里,王济把我介绍给你,你说久闻我名。把你写的乐府歌给我看,说:‘听说你很会写辞赋,试着帮我看看。’当时我和王济写的都是《盛德颂》,你很赞赏。又领着我在皇堂射箭,我得十二筹,你和王济都得九筹,你送给我柘弓、银研,你记得吗?”晋怀帝说:“我怎敢忘记,但恨当时没有早早地认识你的帝王之相。”刘聪说:“你家骨肉相残,怎么那么厉害?”晋怀帝说:“这大概不是人事,是上天的意思。大汉将应天意受命,所以为陛下互相驱除。况且我家如能奉行武皇大业,各家和睦,陛下怎么能得到天下!”到晚上才出来,刘聪把小刘贵人赐给晋怀帝,对他说:“这是名公刘殷的孙女,现特把她送给你做妻子,你应当善待她。”以刘氏为会稽国夫人。
建兴元年(313年)正月,晋怀帝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不久后的二月初一日(公历3月14日),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享年三十岁 ,葬处不明。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29 回文诗的语言非常美妙,其最早源于西晋的哪首诗歌?
- 11-29 后世王朝从西晋的兴衰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 11-28 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的灭亡,永嘉之乱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 11-28 在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期,永嘉之乱为什么会发生?
- 11-27 “太康之治”尽管存在时间短暂,但对西晋王朝有何闪耀光芒?
- 11-27 两汉至魏晋的历史中,是什么导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
- 11-27 西晋亡国的背后,到底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
- 11-27 翻遍中国历史,为何说西晋和其他朝代一样不值得同情?
- 11-27 为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西晋颁布了哪两项重大措施?
- 11-27 西晋时期洛阳贵族奢靡成风,其中哪两大富豪争相斗富?
- 11-27 曹魏被取代之后,东晋西晋五胡十六国有何历史沿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