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首少有的婉约词中,探索一个不一样的苏轼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词风恣肆纵横,豪放自如,留下不少千古名篇,如我们熟悉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别样的苏轼。
第一首是咏物词,大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单从咏杨花来说,这首词无可挑剔,但结合了当时苏轼的心境,反而觉得让此文为之失色。
从这首词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把自己比作怨妇,朝廷就是他的郎,他对仕途仍然没有彻底绝望,仍然期盼着朝廷能再次起用他。
第二首是赠别词,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在扬州时所作。元祐四年到元祐六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当时苏坚是他的下属,两人交情甚笃。三年后,因苏轼被召还京,苏坚告别苏轼回吴中故居,苏轼为之送行而作此词。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上阕写送别,苏轼欲“遣黄犬”送信,传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且认为友人这次归故里是要与“鸳鹭”为伍,摆脱仕途之累,在“松江”“四桥”间潇洒往来,自在生活。
下阙设想友人隐逸故里的情景。友人将学习唐贤王维隐居“辋川”的做法,吟诗作乐,自由随意。结尾三句用典,写当年在杭州共事的情景,以回味两人的友谊作结。
第三首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所作,大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八月。
《木兰花·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此时的苏轼移知颍州(今安徽阜阳),距恩师欧阳修去世已经二十年。四十三年前欧阳修曾任此地长官,有多篇咏颍州西湖(今位于阜阳城西北)的词。
在这首词中,苏轼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相投、诗酒欢会,以及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的钦佩等种种情事。
当年欧阳修居颍州时,常夜游西湖(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中国四大西湖),波底的明月,对他特别的熟悉,这是明月的“识翁”。
所以,当苏轼听到当地歌女“犹唱醉翁词”,这一切都让苏轼心生感慨,怅然若失,悲叹人生无常。他不仅感慨时光的流逝,还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深深怀念之情。
苏轼不仅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也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韧旷达。
从这三首婉约词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苏轼也有着另一面的儿女情长。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抒发友情、师生情之慨,字里行间中平淡又不乏真情。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是领袖身份,但为何说他曾科举“落榜”了?
- 11-30 苏轼为什么被贬到黄州?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11-30 与南宋初期相比,为何说北宋初期的禁军更强一些?
- 11-30 北宋生产技术发展以后,各种手工业作坊如何超越前代?
- 11-30 北宋初年人口650万左右,至徽宗年间如何发展数千万人口?
- 11-30 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到北宋时期增加到了多少个?
- 11-30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 11-29 北宋面对北方强大的辽国时,为何没有修建长城来防御?
- 11-29 从宋仁宗开始,北宋官员们先后兴起了哪三次兴学运动?
- 11-29 北宋后期真就那么不堪一击吗?它有过怎样辉煌的战绩?
- 11-29 既然宋英宗十分仰慕苏轼,那么苏轼有得到过重用吗?
- 最近发表